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句經要義 第一品 雙品 不同的修行 依教奉行勝于熟讀經藏

  不同的修行

  依教奉行勝于熟讀經藏

  1~19

  雖常誦經文

  放逸不奉行

  如替人牧牛

  無清淨法益

  1~20

  不常誦經文

  能依教奉行

  滅除貪瞋癡

  善淨解脫心

  棄舍于世欲

  得清淨法益

  佛陀居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次提到兩位僧人,他們兩人都出身高貴家庭,而且友誼深厚。出家後一個熱切精進,止觀雙修,努力而證得阿羅漢果,並且擁有神通。另一個精通佛學,熟練唱誦,到處講述佛法,廣受歡迎,成爲十八個比丘僧團的導師。

  有一天兩人見面了,精通叁藏的比丘認爲他的這位朋友對經藏了解不多,所以輕視他,故意想盤問他幾個經藏方面的問題。佛陀知道他這種不友善的居心,就親自提出問題考問他們兩人。佛陀問熟習經藏的比丘幾個有關禅那和道果的問題。熟習經藏的比丘無法作答,因爲他只教導別人而已,自己從不親自實踐修行。而另一位比丘雖然只能背誦一些經文,但確實明白其中精義並依法修行,他的內心清淨,已經完全去除精神上的煩惱,今生來世都不會再有任何貪愛執著,已經真正獲得修行的聖果,所以他能以親身修行的實際經驗,實際中肯而圓滿地回答佛陀的問題。佛陀因此贊歎這位實修的阿羅漢比丘,而對熟習經藏的比丘卻不加贊賞。

  之後,佛陀對那些不明此事的比丘解釋說:“熟習經藏但不知奉行的比丘,或許廣泛地知道佛法,或許能背誦,但只限于文句而已,並不了解真正的意義,是無法達到聖者的境界的。他無法享受出家之果,這如同牧牛人,只看管他人的牛,只能得到微薄的工資,卻無法享受牛産品,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而親自奉行佛法的比丘,就像牛的主人一樣,可以自己享受牛的各種産品,得到真正的受益。真正的學佛,不僅僅是念誦經典而已,而是要精勤地實踐佛法,徹底了解幻化世間的一切生滅無常、苦、無我的真理,用以消除內心的貪愛、瞋恚、愚癡,達到內心完全的清淨自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