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句經要義 第叁品 心品 在家弟子瑪提加瑪它 馴服的心帶來安樂

  在家弟子瑪提加瑪它 

  馴服的心帶來安樂   

  3~3

  此心難調伏

  隨欲望流轉

  智者善調心

  心調得安樂

  

  佛陀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次提到某位僧人。

  有一天,六十位僧人從佛陀那兒得到禅觀題目後,到某個山腳下的僻靜處禅修。讀村村長的母親瑪提加瑪它供養他們食物,爲他們蓋遮雨蓬。後來她請僧人指點她如何禅修,僧人們教導她修叁十二不淨觀,觀想身體的叁十二種器官,意念它們的不淨,以及逐漸敗壞滅去,理解色身的無常變化和我執的虛幻。由于瑪提加瑪它精進修習不淨觀,因此比那些僧人更早證悟了無常、苦、空、無我的人生實相,而證得果位,擁有神通。

  透過她的天眼通她觀察到那些僧人尚未證果,也知道他們都有證得阿羅漢果的潛力,于是她提供更營養的食物,使僧人能更精進,僧人們由于正念具足,心無挂礙,也都證得阿羅漢果。

  僧人們回到精舍向佛陀報告禅修的一切經過,也提到瑪提加瑪它有神通可以洞悉他們心中的念頭。有某位僧人聽到這件事後,也從佛陀得到禅觀的題目後,到瑪提加瑪它提供的場所禅修。才過了幾天,這位僧人因爲害怕瑪提加瑪它有神通會洞悉他的任何不淨念頭,又回到精舍。佛陀吩咐他再回瑪提加瑪它的地方去,只管注意調伏自己的內心,專心觀想禅修,只管念住禅定中觀想的事物就好。由于瑪提加瑪它也如同供養其他僧人一樣地供養他,所以這位僧人能毫無憂慮地用功,也證得阿羅漢果。

  可見調伏邪念,滌清心念,使心馴服,便能獲得安樂。

  聖者有四果:

  ①初果須陀洹,斷盡我見(我執)、疑、禁取見(邪戒以爲是正戒),初入聖人之流,不再生于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四惡道,最多再七番生死,便可解脫;

  ②二果斯陀含:欲貪和瞋恚減弱,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們這個世界來一次,便不再來欲界受生了;

  ③叁果阿那含:斷了貪欲和瞋恚,不再生于欲界;

  ④四果阿羅漢:斷了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不再生于任何世界,是最徹底解脫的人,不再有未斷除的煩惱,已脫離輪回進入涅槃,永不回複以前的習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