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孤獨長者
惡得惡報善得善報
9~4
惡業未成熟
惡者以爲樂
惡業成熟時
方見惡真性
佛陀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次提到給孤獨長者。
給孤獨長者對佛陀崇敬有加,非常禮遇佛陀,爲佛陀建造祇樹給孤獨園。每天叁次要禮敬佛陀時,總是帶著各種物品供養佛陀及僧衆,後來家道中衰,也一如以往繼續供養佛陀。每當他向佛陀提供粗糙的供養而深感歉意時,佛陀總是慈和地安慰他:“長者請別這麼說,不要爲此困擾,只要出自真心的供養,食物怎會有粗糙或精致的分別呢?”
9~5
善業未成熟
善者以爲苦
善業成熟時
方見善真性
給孤獨長者家中的門神看不慣主人的作爲,現身對主人說:“你長期供養佛陀及衆比丘,從不爲自己打算,才會落到如此地步,以後不必再供養了,應專心照顧自己的事業經商牟利。”給孤獨長者拒絕門神的勸告,請門神離開他家。由于門神無處可去而到處流浪。他去找帝釋,帝釋建議他做一件善事報答主人。帝釋建議門神去向那些曾向給孤獨長者借貸,有了錢卻長期故意不還的人要回一百八十億貸款,並且挖出主人被洪水沖走、現今埋在河邊的大量財寶,以這些事幫助給孤獨長者重新發達起來。門神遵照帝釋的話,幫助了主人,給孤獨長者終于允許門神回來,並帶他去見佛陀。佛陀說:“人可能長期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也可能長期不會受到惡業的惡報,但善業惡業遲早終會成熟,不是不報。”
一般人由于短見,看到自己行善卻失敗痛苦,看到別人作惡卻快樂幸福,就認爲老天不公平。卻不知那賢德者由于過去累積的惡業,超越現在的善業,所以過著貧苦無助、痛苦災難的日子。而那行惡者由于過去累積善業的福報,超越現在的惡業,所以今世才過著快樂順利、榮華富貴的日子。這些雖是人間常見的現象,然而一旦惡業成熟必遭苦報,一旦善業成熟也必得善報,只有正信業報,才是人生正確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