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句經要義 第十二品 自己品 優波難陀尊者 智者珍惜個人的淨化

  優波難陀尊者

  智者珍惜個人的淨化

  

   12~2

  先建立自己

  賢良的品德

  然後勸他人

  賢者免于過

  佛陀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次提到來自釋迦族的僧人優波難陀尊者。

  優波難陀是一個善于講法的法師,他總是教導人家不要貪心、少欲知足、節儉、勤勞、樸實修行,但他自己往往言行不一,信徒供養的東西,他都照單全收。

  有一次,他在結夏安居之前到某個村落去,一些年輕比丘欣賞他的辯才無礙,邀請他在該精舍結夏安居。他問在此結夏安居期間,每人可得幾件袈裟的供養。他們回答只有一件。他就不想在此結夏安居,但卻留下他的拖鞋。然後來到另一座精舍,當他問清楚每位比丘可以得到兩件袈裟的供養時,他也不想在那裏安居,但也留下他的水杯。然後他又到另外一座精舍去,這裏的比丘可以得到叁件袈裟的供養,他離開前留下了他的水壺。最後他來到一座精舍,由于這裏可以得到四件袈裟的供養,他就決定留下來。

  結夏安居後,他到留下東西的所有精舍去領取供養的袈裟,好像他曾在那些精舍結夏安居似的。收齊之後,他回他的常住精舍,途中遇見兩個年輕比丘爲兩件袈裟和一件精致的被單爭吵無法妥協,他爲這兩個年輕比丘仲裁,他分給每人一件袈裟,卻自己拿走了那件名貴的被單作爲仲裁的報酬。

  兩位年輕比丘深感不滿又無可奈何,他們向佛陀投訴,佛陀對優波難陀說:“一個教導他人的人,應該先教導自己,躬親實踐自己的教導;應該以身作則,以良好的身行作爲被教導者的模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