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的重建 第十二章 成功

  第十二章 成功

  “每一種經驗,都是一種成就。”

  究竟什麼叫做“失落”?它是不是指你所作的事,沒有能如你的理想或盼望?經驗的定律時常都很公平,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思想信念完美的表達出來,就不會失敗。一個人覺得他失敗,一定是他忘記了走那必要走的每一步;或者他對自己缺少信心,以爲自己再不會成功,所以放棄了他未走完的路。

  這很像我使用電腦一樣。如果我在用它的過程中産生一些錯誤,結果就不對了;錯不在電腦,而在我自己,是我自己沒有依著電腦的規則下達指令,所以電腦才會出錯,爲使電腦不在犯錯,我以後必須更加小心學習,正確使用電腦。

  “一件沒有成功的事,一定要繼續去嘗試,不成不止。”

  這句話很正確。但它並不表示你要繼續蠻幹、仍舊照著以往的錯誤方法重複實行;而是要你認識自己的錯誤,用另外一個方法去繼續行事。

  不停的轉換較正確的方法,直到你能做到完全正確爲止。

  我覺得我們來到世上,大家都有可能從成功跳到更成功的階段。如果我們不能這樣,那只是表示我們所做得和自己的能力沒有達到一致;或者自信太高,努力不足;更有甚者,自己已經成功了,卻還不知道。

  不過,如果我們把標准定的太高,定到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可以達到的地步,那麼我們也有可能一直都不成功。

  當一個小孩子在學走路或學說話的時候,我們會對他的每一次小小進步都贊美、都鼓勵。小孩子的眼睛會因此充滿希望的光芒,也會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同樣的鼓勵自己學習新的東西呢?我們會不會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責備自己愚蠢,或把自己叫做失敗者?

  很多演員在第一次預演的時候,就想表演的十全十美,毫不出錯。我對他們說,預演的目的是學習,在預演的時候,是可以犯些錯誤的,他本來就爲了要給演員學習和尋找新而正確的方法。

  我們人人都要不停地學習,才可以得到新的成績;把新的成績,自然的變成我們的一部分,而且加以積聚。很多專家所展示的專長,就是他們在經過長久的學習後累積的成果。

  我以前也曾拒絕嘗試任何新的東西,因爲我害怕我會不知道怎樣做。我怕錯誤、怕獻醜,其實不必這樣。學習就是准許我們犯錯,而我們的潛意識,能把一點一滴的所得接連起來,最後一定完全學得會。

  不論你認爲自己是個失敗者已有多久時間,只要你現在想改變,你便可以塑造出成功的雛型。不論你想在那一個範圍內得到成就,你需要作的基本功夫,都是一樣的——要種下成功的種籽,這些種籽,自然會長成很好的收獲。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使用的“成功”秘訣:

  相信佛的法語是明智的指導。

  自己所接觸的事,都會成功。

  社會上有很多機會給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

  我對成功得到了新的門徑。

  有很多人可以幫助我。

  我有接受佛法的能力。

  佛菩薩庇佑我。

  你可以把上面的每一句,在你一有空閑的時候便去重複想著,讓這些意念,充滿在你的心中。

  你不需要擔心“怎樣”去實踐它們,機會自然會來到你的面前。你只要信任你內在的智慧,讓你內在的智慧引導你便可以,你是值得成功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