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的重建 第七章 怎樣改變▪P2

  ..續本文上一頁,也要放松。即使你手握書本,也並不需要著意用力。接著把你的背部、胃部、腹部……一處一處的放松。讓你的深呼吸帶給自己十分輕安的感覺。

  最後,是放松你的雙腿、雙足。這樣做後,你的身體全部都放松了,和先前還未放松以前,有了很大的分別。

  你現在會明白,原來自己的身體一向都那麼緊張。是你把自己的身體繃得那麼緊張,這表示你把你的心意也同樣地繃得非常緊張。當你完全放松了以後,你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已經不再緊張了。我已經讓緊張離去,讓所有得恐懼心也離去;我可以不再怨恨、不再惴惴不安、不再傷感,所有那些令我不快樂得感覺,我都在放松中讓它們遠遠的離開了我。我現在很輕安,我對自己的生命和周圍的環境,都覺得很好、很安全。”

  請把這種練習,每天都重複的做上兩叁次。多多去享受那種松弛後輕松愉快的感覺。假如你有困擾的思想出現,隨時可以再做這種練習,把困擾趕走,是你永沐于輕安愉悅之中。

  每一次放松,時間大約以十五分鍾左右最爲適宜。

  當你做這種練習的時候,可以靠在一張椅子上,舒適地坐著進行。當全部肌肉由上至下都放松了以後,你可以想像自己是在一個海灘上,陽光和煦,清風徐來,海浪由遠至近來到你的身前,穿過你的身體繼續前去,你不必回避它,它遠遠的來,又去得遠遠。那海浪和你緩慢得深呼吸,節奏協調,令你塵念全消,仿佛正在佛得慈光庇護之中。

  不論什麼人,做這種松弛練習,都對身體有益,可以未病防範,有病治病。

  適當的發泄

  人在平時能夠得到放松,在情緒不好時,能夠得到疏導,那就對生命非常有幫助。有時候,適當的發泄,也大有裨益。我有過一次經驗,是在多年以前。

  有一次,我的雙肩突然産生疼痛,接連痛了兩天。起先我以爲它自己會好,不去理它,但幾天了,疼痛依然。最後,我只得坐起問自己:“究竟是什麼不妥?怎麼會老是這麼痛?”我的感覺像火燒一樣,那種滋味令我難受得很,我想我的疼痛,一定是由怨恨引起的。

  我一時無法了解我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怨恨從何處産生?于是,我便將床上的兩個大枕頭,拿來出氣——用力的槌打那兩個大枕頭。當我槌打了十多下的時候,我忽然明白了我爲什麼會有怨恨。我只有繼續的、更大力的不斷槌打那對打枕頭。

  當我打完以後,我感覺自己舒服多了,跟著,我的雙肩居然沒有再痛了。

  很多人不知道宣泄,只會郁悶,那對由心情鬧出來的病痛,絲毫沒有幫助。很多人都爲了以往發生的事,到目前都不快樂。他們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爲在過去沒有做某一件事,或做錯了某一件事;也有因爲以往曾擁有過東西,現在失去了,所以很不快樂;他們有的曾經在一次戀愛中被傷害過,直到以後仍舊不願接受愛情;他們以往遇到不愉快的事,就認定這些不愉快的事還會卷土重來。

  有一些人,因爲過去受人欺騙,所以到今天仍舊害怕和人交往,更沒有能夠寬恕以前欺騙過他們的人。

  還有一些人,只爲了年輕時候曾經經受到同學的排斥和奚落,到後來都一直爲這種事傷心。

  更有不幸已經離婚的人,對生命永遠感到殘缺。

  也有因爲第一次戀愛失敗,所以再不肯重入情關。

  還有一些人,曾經偷了一些東西,到後來,雖然沒有重犯,也一直在懲罰自己。

  他們不知道,抓住以往所發生的事情不放,知會令他們更傷痛。過去的已經過去,誰也不能再改變它。如果我們執著「過去”,不肯釋懷,那麼我們的思想便離開了“當下”,不再能集中精神,改變生命。

  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回頭”指的就是不要執著、要改變。相反的,若是不改變,就只有永遠沈淪在苦海之中。

  是的,我們很可能自己失足墜海,也很可能被人推跌墜海;墜海本來都不是我們的錯,但, 是,我們如果不設法從海中回到岸上,分明有人想救你你也不聽,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人人生命中都有怨恨,但是,怨恨要一個一個的化解,讓它消失于無形;千萬不能一個一個的堆積起來,而埋葬自己于“怨恨堆”中,憤懑一世。

  我們要清理我們的思想渣滓,使它不再停留在我們心意中,使我們不快樂。想明白些吧!它其實只是一個垃圾,已經再不能發揮力量來傷害我們,我們又何必所把那枝曾經由別人拿來打過我們應該一腳把它踢走,抛得遠遠的,永遠忘記它才對。

  先哲說過:“一切的回憶都有毒,不論這回憶是痛苦還是甜蜜”。人可以“記憶”,而不必“, 回憶”。如果我們能放開對過去的回憶,我們就生活在“當下”,可以享受生命,開創美好的將來。

  請用一張紙,把所有纏擾你的往事,都記下來。寫完以後,不妨問問自己,你有沒有沒有決心把這些往事淡忘?究竟要怎麼樣,你才能夠超越它們?你認爲你應該永遠受它們的支配嗎?你不能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來趕走這些有毒的回憶嗎?爲什麼別人可以把不愉快的往事淡忘,而你竟不能?

  我們自己做了錯事,失敗了,不需要自責。可以彌補的,設法去彌補;無法彌補的,不妨抛開一切,再也不要去觸動它。

  你可以在佛前表明心意,說你已經知錯,以後決不再犯。只要你真心真意,真正超越錯誤,一切衆生都會聽你忏悔,原諒你、幫助你再成長起來。

  寬恕別人同樣重要

  有人傷害我們,他一定會內疚、悔恨,決不可再思報複。切記:冤冤相報,永無了時。何況報複只有更加深傷痕的痛苦,遠不如以大慈大悲的心腸赦免別人。

  中國聖賢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假使我們自己對人犯了錯誤,我們自然希望對方原諒我們,不要向我們施出報複的行爲。既然自己不想受到報複。那當然就不可以報複別人。能這樣做,你的行爲無異菩薩,自然得到衆生的贊歎;你的身體,也因此善念而發出一種愉悅之光,常能招感吉祥、如意的因緣。

  你不單是佛的好弟子,你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你是知道的,你不原諒人,要想報複,等于手握屠刀。心存惡念會令你身體放出邪惡之光,這種光最能招惹邪惡力量,使你做出邪惡行爲,一定要避免才是。

  “貪、嗔、癡”,使佛說的“叁毒”。種種不好的事情,都由這“叁毒”發展而成,你仔細想一想,就會證實佛說的一點都不錯。生意失敗、損失金錢,往往由貪欲而來;作錯選擇、找錯物件、交錯朋友、做錯事情,往往由愚癡而來;破壞、犯罪,往往由嗔恨而來。人的所有過錯,都離不了貪、嗔、癡叁種原因。

  這叁種毒,犯一次就要吃一次虧。不原諒別人,犯的正是嗔毒;這種毒,在刺傷別人以後,往往要反過來刺傷自己。

  我們每一個走在修行道路上的人,都知道寬恕別人的重要。在我們還沒有能做到完全寬恕別人的時候,不妨先作一種思維;這種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把報複心清除。

  首先,閉上你的雙眼,然後想想那個最令人難以寬恕的紉你想把他怎樣?要怎樣才會使你寬恕他?你是不是要他受苦,你才能寬恕他?如果是,你可以想像他正在受苦,受種種的苦;想像完了以後,你不禁會對他産生出憐憫心,會寬宏大量的饒恕他,不再想報複,不想真使他這樣受苦。

  做這種思維,只能偶然一次,不可以每天都做。你做完這種思維以後,就應該從此寬恕這個人,永遠消除報複心。

  寬恕

  有一些人,很難做到完全寬恕別人,他也許能寬恕人一會兒,過後,他又想起別人的不是,再也不寬恕了。假使這樣,就可以試試念幾遍“解冤經”。

  “解冤經”的經文很簡單,但力量卻相當大。仿佛能把人所失去的寬厚和智慧都召回來。

  經文是:

  “金叱金叱真金叱,我今爲汝解金叱,永不爲汝結金叱。唵!強中強,吉中吉,波羅會上有殊利,一切冤家離吾身,摩诃般若波羅蜜。”

  重複這樣多念幾遍,一直念到你心無挂礙,氣定神閑。

  它非常靈驗,非常有用。你可以一面做別的事,一面念它,不必一定要坐定才念。它會幫你驅走那些折磨它的回憶,驅得遠遠得,不再擾亂你的心情。

  你是強中之強,吉中之吉,你決不再受那些影子的傷害。

  相信你會愈念它愈有力量,仿佛無人能推倒的一座泰山。

  念的時候要出小小聲,讓自己聽得到,而且念得愈快魚好,就像你正在快速放送出很多道金光,所有陰影都望風披靡。

  也有一些人,不懂得怎樣寬恕自己。總是念念不忘:某件事做錯,引來很壞的後果;某件事對不起別人,使人家受了傷害……。遇到這樣的情形,第一,是要永遠能爲自己辯護——你既然慷慨地對別人,也應該慷慨地對自己。

  過失,是行爲的結果,不是行爲的動機;世界上沒有人存心想害自己、存心想害別人。有一個十七歲的青年,在他學習駕車的時候,把一個穿越他車前的小男孩撞死了。以後,他就一直耿耿于懷,很是內疚。事實上,他根本不是存心要害死那個小男孩的,他只是在學駕車途中,那個小男孩忽然穿過馬路,令他一時無法閃避,才出了事。這完全不是學車青年的不是,這個學車青年又何必自己加罪上身?他應該爲自己辯護,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這的的確確不是他的錯。當然,震驚是一定會有的,伸心內疚卻大可不必。

  把往事封藏起來,不要去觸動它

  告訴自己,你做得到。事實上,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不縱容自己向牛角尖鑽進去,你可以完全不觸動那些已被你封藏起來的陳年舊事。

  平常無事,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是一個五、六歲大的小孩,你見到這個小孩,深深地望著這個小孩的雙眼,他很像正向往著某一件事;你再繼續深深地望,會發覺這小孩唯一向你要求的,就是愛護他。你想像自己伸出雙臂,去擁抱這個小孩,用帶著愛的柔和雙臂,好好的抱著他,告訴他你非常的愛他、欣賞他;告訴他他可以在學習的時候犯些錯誤,都沒有關系;告訴他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會在他的身邊。

  跟著,想像這個小孩在縮小,縮小到可以用你的心來容納他那麼小,可以把他放在你的心中。你每次向自己的心一望,便可以見到這個小孩的小面孔正望著你。你要不停的愛護他,給他無限的愛。

  然後,你又想像你的母親,她好像很恐懼,因爲她需要愛,又不知道從那裏可以找到愛。你立刻伸出雙臂擁抱你的母親,告訴她你愛她,很關懷她;告訴她,她可以依靠你,你會不停的愛她和照顧她。當你見到你母親開始平靜下來,不再恐懼的時候,你把她也縮小,縮小到可以容納在你的心中那麼小。把你的母親也放進你的心中,和你小小的自己在一起。讓兩個小人,互相愛護。

  跟著,想想你的父親,他好像非常傷心、非常害怕,很希望人家去愛他。想像他在不停的歎息、非常彷徨。你現在已經懂得怎樣愛護害怕的人,所以你很自然,很容易的伸出雙臂,把父親抱著,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愛意,讓他知道如果他有任何問題困難,你都會在他的身邊照顧他。

  當你的父親不再憂愁、已經開始快樂起來的時候,你把他也縮小,小到可以容納在你心中那麼小。你把小小的他也放進心中,和小小的母親、小小的自己,叁個同在一起,讓他們互相愛護,而你也同時對他們叁個,付出無限的愛。

  假使你已經有配偶、有兒女,你也要以同樣的方法,讓小小的他們和大家一起放在你的心裏。你是樹,父母是你的跟,配偶兒女是你的枝葉花果,你們都需要愛的沃土,愛的陽光、雨露……。

  愛的力量很大,它在你的心中發亮,使你充滿和平、充滿歡樂。愛的力量能轉變你的思想,消除你的壞習慣。

  

《生命的重建 第七章 怎樣改變》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