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內心尋找苦樂源頭 四、識破無明立正見·五蘊假我虛妄境

  ●《感悟人生》系列開示之七《從內心尋找苦樂源頭》要點筆記(4/6 )

  

四、識破無明立正見·五蘊假我虛妄境

  

(7月20日)

  

  【認識無明】:

  ——無明不等于說什麼都不知道,才叫做無明。無明更重要的就是充滿了很多錯誤的見解,很多片面的見解,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這些錯誤的觀念導致了生死輪回的根本,因爲你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不知道什麼是錯、什麼是對,不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不知道什麼是凡夫的世界、什麼是聖者的世界,不知道什麼是事、什麼是理,所以這就很成問題。

  

  

  【自識緣起】:

  ——如果我們不知道,不了知,內心當中完全沒有這樣一些境界和標准,也就是善惡、是非、因果等等我們都分辨不清楚,那我們如何去種因?又如何去轉凡成聖呢?

  ——我們要培養對善惡、是非這些因果觀念和標准的認識已經很不容易了,能夠在內心當中真正建立這些善惡是非的觀念,具有這種分辨的能力就需要學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有可能做到。

  ——我們只有分清了善惡、是非之後,我們才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常見斷見】:

  ——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上面來講,無明狀態還會表現爲,世間上面所有一切的東西都是無常的,但我們卻很容易把它當成是永恒的;世間上面很多痛苦的現象、不快樂的現象,我們卻會把它當成是快樂的;世間上面很多不真實的東西、虛假的東西,我們卻會把它當成是真實的。

  ——也就是,我們常常都談到的無常、無我,但我們會把它當成有常、有我。

  ——反過來講,對生死流轉、生死還滅,這樣一些生命本質意義上有最大價值的命題,我們不清楚,要麼是常見,要麼是斷見。

  ——所謂常見,我們會認爲說,反正大家都是人,人就這麼一回事,生老病死,死了以後再成爲人。

  ——斷見的人會認爲,死了就沒有了,好像死了就死了,而常見的人認爲,自己死了以後還會再做人。

  

  

  【破邪顯正】:

  ——而實際上,你今生做人,你後生還能不能再做人呢?那也未必。

  ——你後世要做人,這跟你今生今世的行爲有關系。你如果造了做人的業,你後世才能夠做人。

  ——這樣一些常見、斷見的觀念是深深紮根在我們內心當中,左右我們人一生的行爲。

  ——所以,我們只有通過對佛法教理的認識和學習,才會知道什麼是成佛,什麼是寂滅,什麼是寂靜,什麼是永恒。

  ——當這些觀念在我們內心當中建立起來以後,自然而然我們就會對世間這些虛假不實的東西、有漏有爲的東西會有一個更好、更超越、更通達的生活態度,我們就不會被這些東西所左右,所影響。

  

  

  【學佛要旨】: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在內心當中建立起佛法對世間上面種種問題的態度和觀點。

  

  

  【如理認識】:

  ——一個人心心念念都是有生滅的,從小到大,從少到老,都是在變化的。

  ——我們人都是一個相續存在的假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都是相續存在的,都是虛假的,不實在的,由此我們産生了各種各樣的我見。

  ——今天的我會認爲說,“我今天要怎麼樣做?我今天要怎麼樣生活?我今天要去哪裏?我今天要做些什麼事情?”每一個人常常都是在今天這樣一個狀態下去考慮、去做那些自己今天認爲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我們如果把昨天、今天、明天這樣生命相續的狀態當成是不實在的、變化的,既然我們人都是在變化的,都是一種五蘊和合的假我,更何況外在的境界,更是虛假的,更是不實在的。

  【師父教誡】:

  ——所以,這些方面我們要常常去學習,這些方面就是佛法的根本的立場、佛法根本的觀念。

  ——如果這些立場我們站得穩,這些觀念、知見我們能真正建立起來,那麼我們才能夠對佛法談得到正確的認識。

  

  

  

  『附錄·思考題』:

  1. 什麼是無明?什麼是常見、斷見?

  2.我們該如何來認識五蘊和合的假我?如何樹立起佛法的正知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