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初入佛門的“黃金五年”

  

初入佛門的“黃金五年”

  

(6月30日)

  一、隨衆精進除妄想

   上周有五位同學出全勤,現在向大家公布,他們是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學,對他們表示鼓勵一下,希望大家效學(大家熱烈的鼓掌聲)!

  1、楊利偉的啓示

   這是他們的優點,這個優點很重要,能幫我們打好基礎。非常慶幸啊!前天我跟賢某法師一起談論,都認爲剛出家的那幾年的用功相當重要,那時基本屬于封閉式管理,沒有太多的對外工作(高強度地參與法會、同政府交往、教學、外聯等等),每天有大量的學習因緣,其余時間就是承擔日常雜務,時間安排得非常滿,基本沒有自己的時間。這樣也就自然沒有時間給自己打妄想了,也不是完全沒有,比較少打妄想。比如昨天師父開示中說到,央視記者采訪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天過程中的心情。

  

  

  記者:我聽到一個細節,說在起飛前幾秒鍾你的脈搏依然只有70多下,真的在整個過程中一點兒沒有緊張的時候嗎?

  楊利偉:我沒有想緊張的問題,因爲在整個過程中,一直在想著程序和操作。

  

  記者:有沒有恐懼感,利偉?

  楊利偉:應該說沒有恐懼感,一切都是按照程序去做的。

  

  

   所以有事情做,有法可緣,自然就會比較少打妄想。

   我們剛從世俗的世界裏面走出來,就像是菜地裏新拔出的菠菜,還有很多泥土,要用清水使勁去淘洗,才能洗幹淨。越是封閉式的管理和學習,越是沒有自己的時間,越便于把自己的身心淘洗幹淨。很多時候,個人時間越多,反而增加打妄想的機會。剛開始通過緊湊的學習可以把我們諸多的煩惱習氣漸漸淡化甚至調服,否則,沒有辦法在道業上進步,這就叫打基礎。這和蓋樓房的道理是完全一樣的,地基打得越結實,才能保證其牢固性,樓層才能蓋得更高。這次安居期間我們把公共的時間安排多一些,這樣大家就沒有時間打妄想了。

  

  2、珍惜時空因緣

   對于有些課程我們可能不是很喜歡,但是也要參加,要在教室裏面坐著,因爲在教室裏坐著,總比一個人在寮房等處想入非非好。在教室裏雖然難受點,但是煩惱卻很自然地少很多,這方面大家或多或少都是有經驗的。在課堂上的心情與自己獨處時的心情是兩碼子事。獨處時念頭就像野馬一樣,我們根本抓不住,甚至連找也找不著。在課堂上,很容易收攝身心,法師不看你,其他同學也會看著你,即使我們生起了非理作意的念頭,也會很快消失,這就叫“大衆薰修希勝進,十地頓超無難事”。道次第中也說:“若善說者爲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

   這些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剛出家的前五年是成長的黃金時期,過去了就再也不會有。拿我來說吧,早先的那些法師、同學都各奔東西了,環境已經變了,我想回到以前的那個環境,已經是不可能了。首先是自己的年齡不允許了,其次它是一個緣生緣滅的過程,極難再湊齊了,即使湊齊了,大家的心情也會不一樣,所承擔的事情也會不一樣,每個人的條件,所領悟的法的內涵,也會有相當的差異等等。總之是沒有後悔藥的,把握當下認真努力修持是最好的辦法。

  

  3、不要吃後悔藥

   我們在家時一不小心常常會吃後悔藥。比如上小學時不好好用功,就考不上中學,到了中學,不好好用功,又考不上大學。後悔啊!當下不努力後悔有什麼用處呢?現在到了佛門,盡量不再吃這種後悔藥了,這個時期要盡量跟上。現在給大家安排的時間已經是比較松了。

   我剛出家的時候,是在一個叁層樓的建築裏,叁樓是講堂,二樓是住宿和佛堂,一樓是住宿和齋堂,環境很好,就如同現在的德塵居。一有同學睡覺或貪玩,就很容易被班幹或法師看到,然後就會找我們問話。當時自己稍微有點懈怠、懶惰,法師就會找我談話,班幹、同學也會來關心,也就很難肆無忌憚地增長的自己的煩惱習氣。大家彼此形成一個環境網,形成一種氛圍,就像師父說的,營造一個大熔爐,把我們放進去,就可以煉成鐵、煉成鋼等。當時屬于自己的時間是很少的,但是過得卻非常充實,打妄想的時間相對少很多,這樣薰習下來,煩惱少了,妄想少了,習氣沒那麼重了。現在回想起來感覺真的很美呀!當時如果沒有這樣打基礎,如同建樓一樣,蓋得越高肯定就越危險。

   所以在淨人、沙彌階段,甚至比丘的初級階段,如果一直有人管,保證我們的心不像野馬那樣狂奔,任意所緣。

  

  

  

  二、善修內心嘗法樂

  4、苦樂源自于內心

   這樣我們訓練到一定程度後,自己的心就會有一定的沈澱,這時就會發現內心種種的狀態,比如貪心、嗔心、慢心、疑心等,才發現一天到晚都是這些煩惱塞滿了自己的腦袋,甚至睡眠時也不能放下。

   有了全封閉的管理和修學的環境,從早至晚就會比較少起這些念頭,慢慢就會進入到一種靜的狀態,內心就會産生甯靜的快樂。佛陀、師長告訴我們,煩惱來源于我們的內心,來源于沒有調伏的心。那是一種痛苦,但是我們往往忽視,而是要求外在的環境,認爲都是 “他”造成的。“他”只是一個緣,觸到了這個緣,內心當中苦的因種得到激發,就産生了煩惱,導致了痛苦。真正的痛苦是煩惱,絕不是外在某一個人、事、物。內心如果沒有煩惱,外在環境是影響不了我們的。有沒有證明?有,滅盡一切障礙後,證得阿羅漢果位之時,外在一切環境就不會幹擾他了。沒有煩惱,就沒有痛苦,所以真正的煩惱來源于內心,真正的快樂也是源于內心。

  

  5、超越五欲的智慧

   當覺受、證量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某天突然有一分鍾或者五分鍾現起時,我們會自然産生一種希求心或向往心,一種很強的力量會讓我們想要、想追求、想往上修。有一位善知識曾這樣說過,修行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點點覺受,你一定會退心、會放棄。爲什麼有人會退心、還俗?因爲沒有味道,所以只好緣五欲。五欲那邊好像很有味道,但那是鼠目寸光。比如說,有些科學家通過科學實驗證明,發現油炸類的方便面或稱泡面,裏面的防腐劑、安定劑、抗氧化劑等都會致癌,日本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吃一包方便面所産生的毒素,需要通過肝髒32天才能把毒解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品中就包括油炸類。當有人知道他的癌症是因吃這些垃圾食品而産生的話,他自然就開始後悔:“唉,都是吃垃圾食品吃的。”可惜已經晚了。

   學佛要具備這種智慧和超前的眼光,看透這些東西,知道這些將來對我們有害處,佛教當中有一句名言:“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我們雖然不是菩薩,但要學習做菩薩呀!我們要走大乘道,因地裏就不能那樣做,將來才不會得“癌症”啊。記得小時候方便面剛出來時,我每得到一包面,就很珍惜,吃的時候沖很多開水,以增加其量,然後就著一個涼饅頭,好像幾輩子沒有吃過似的,真愚癡!愚癡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對事物不了解,另一個是對事物的顛倒執著,如果我知道它的過患,那麼絕對不會是這種狀態,至少也會有相當的收斂。

   知道了這個覺受是可以達到的,天天沒有負面情緒,沒有對自己、對他人的損惱,你是非常快樂的,可以說世間上基本沒有人可以比得上。那種快樂不是一般標准可以衡量的,一般人的智慧不夠,是看不到的。比如師父的快樂,我們是無法體會的。當你某一天,妄想和負面的情緒偶爾不再那麼強烈時,心是靜的,寂靜的心、安詳的心、吉祥的心,你再與師父接觸才會發現,啊!原來師父這麼高量,這麼厲害啊!他怎麼不對我講啊?當我們有了一點覺受,有了這種經驗,才能體會到師長身上的一點相似境界。比如祖師講,現證空性的狀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渴的程度不一樣,喝水的感覺很難形容,那是一種清涼的狀態。如果我們依善教授努力去觀修,一次一次反複串習,不斷練習,自然能夠達到。從淨人沙彌階段開始,五年用功,才能超脫“引力”,達到類似“無功用運轉的狀態”。只有靠這個,如理作意緣善法。

  

  6、珍惜“黃金五年”

   如果這五年我們沒有把握,把時光浪費掉的話,那麼對不起,以後我們想再退回去重來,不可能了,一輩子這五年再也撿不回來了。這點大家以後是完全可以親自驗證的。現在有沒有證明?也有,在家小學五年,再也撿不會來了,請問誰能再回去上小學?那個時候的基礎就決定了你今後的中學、大學、工作,以後的一切,世間尚且如此,何況佛門遠遠超過這個。佛門的前五年比這個還重要,佛門培養的是內心去惡向善的等流,培養善的種子和等流,把八識田裏的髒東西、塵土慢慢給洗掉。

   這個五年非常重要,可能會苦些,哪有不苦的?在世間工作更苦,中午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不苦嗎?不論是公司還是工廠,都有趕工的情況,加夜班、白天中午不休息。你說“我不幹”。今天不幹,明天不幹,一個星期之後,老板找你談話:“對不起,我這個單位是面對天下人招工的,你的條件比較優厚,你可以去其他比較優厚的公司,我這裏條件差。”這還是比較善巧的,不善巧的直接把你趕走了。佛門不是這樣,是化導、教育。

   但是我們要珍惜暇滿,不是過了五年,還再來五年。沒有了,五年之後有五年之後要做的事、要考慮的事、要說的話。希望大家善加珍惜,才不會浪費今生。平時做一些不該做的小動作、非理的事情,當法師、班幹提醒我們的時候,不要認爲這是一種障礙,或者是對我們人格的侮辱,背後的監視,這都是非理作意,絕對是妄想。佛門中誰壞?大家能到佛門中來,都是多世的修持,都是善良的,只會對我們好。不要總用一些世俗的、卑劣的想法來判斷別人。有時事情做壞了,那也是不小心,也是好心辦壞事,同學的心基本都是善良的,如果是非常惡毒的,我相信他很快就會感果,絕對在常住呆不長。要相信別人,即使他是不好的,也是偶爾因爲煩惱,偶爾現一些忿怒相。這時我們應該想:“噢,他又被煩惱奴役了,我要和他聯手打敗他的煩惱。”而不是去打敗這個“人”。

  

  

  

《初入佛門的“黃金五年”》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