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14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14)

  第二講  ③

  果平法師 講授

  時間:2007年8月26日——29日

  地點:新加坡居士林   

  

  關于廣修供養,佛在經典裏不止一次地贊歎過供養的功德。佛曾在《悲華經》裏說:“若以一花,散虛空中,供養十方佛,乃至畢苦,其福無盡”,如果我們能夠以一朵花散在虛空中,供養十方佛,所得的福報有多大呢?我們的輪回病苦盡了,而因此種下的福報還不會盡。如果是以清淨心供佛,哪怕只是以一朵花來供養,它的功德都是無盡的,更何況我們在這種供養裏面,能夠把供境想象得如此殊勝,如此龐大。

  這種修法有助于修行者拓展心量。在凡夫的內心,一就是一,決不會變成二。在這裏我們就要突破世俗限定,讓自己的心胸無窮的大,能夠包納太虛。雖然我是以很小的,很不足挂齒的供品來供養佛,但卻可以以自己清淨的意念把平凡想象成殊勝,把微小想像成廣大。那麼我的這一份供養就不再是普通的、簡單的了,它就會變得與我想象的一樣非同一般。這是一種練心的方法,善巧而且有趣,讓我們隨時可以發現奇迹,可以化腐朽爲神奇。所以,供養不是目的,訓練心才是真正的目的。當我們真正清淨如法地去做供養的時候,我們的心量也會變得越來越廣大。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在供養裏面,最最殊勝的供養是什麼呢?是法供養。法供養包括哪些呢?“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就是佛怎麼教我們修行,我們就怎麼修行。以依教修行作供養勝于一切物質供養。

  法供養還包括“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這是大乘菩薩的一種供養,以世間實物作供養,它總是有限有量的,而這種法供養,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諸佛出現于世,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所有衆生都能夠“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都能夠最終成佛,這是每一尊佛到這個世間應化的究竟目的。我們如果要供養佛,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爲他的好學生。就像在世間法裏,一個當兒子的,對父母最孝順的方法就是能夠聽父母的話,繼承家業。

  佛就像我們的慈父一樣,我們能夠繼承他的事業,能夠如他一樣去修行,如他一樣去成就,如他一樣去救度衆生,無疑是對他最大的供養。在這一點上,佛也給了我們最大的信心,佛早就給我們授記過,每個衆生都可以成佛,我們都可以接他的班,將佛陀的度生事業繼承下去。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在很多經典裏,佛都無數次地表明過他的宗旨和思想。所有世間實物的供養,不如了解一句一偈的供養,不如“如法修行的供養”,不如能夠真正證入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供養,這些是在很多經典裏,佛親口宣說過的。

  “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裏特別特別地提到了大乘修法的供養,佛稱他的大乘弟子爲“佛子”,專指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即發了菩提心,能夠依循菩薩道修學,最後能夠開悟成佛的大乘學子。如果是聲聞緣覺呢?佛說最終希望他們能回小向大。因爲普賢行願是大乘經典,所以特別提到了菩薩行的修法。

  “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如果你我們能夠時時發菩提心,發起了就永不再退轉,只要我們的菩提心不退,那我們菩提心的供養就在,這個供養比我們拿香,拿花,甚至拿世間的稀世珍寶供養佛,都還要殊勝。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谕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好了,普賢菩薩在這裏給我們作了一個對比,如果拿前面的實物供養,跟後面的法供養作比較,那是沒有辦法比的。假如說我們有一念善法生起,就這一念的功德也比我們前面以實物供養的無量功德還要大。這也就是說所謂“真供養”是如法修行的供養,“何以故”,爲什麼佛要這樣說呢?“以諸如來尊重法故”,因爲一切的佛尊重法呀!“以如說行,出生佛故”,這一句話非常地重要,爲什麼佛更尊重法?這一句話可以作它的注釋:“以如說行,出生佛故”。如果我們能夠如法修行,如法地依佛的教誡,去行去作的話,我們最後就能開悟成佛,這就是諸佛最大的願望。

  佛對衆生最大的期望,無疑是希望我們每個衆生都能成佛作主,假如說我們能夠如佛教誡去實踐,那諸佛都會特別地高興了,因爲他的事業有人繼承了,他的家業有人承擔了。所以說爲什麼在供養裏,法供養要比實物供養更殊勝呢,它的意思就是:“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我們能夠按照這樣的教法去修行,我們就能夠“出生諸佛”,我們最後就能夠成佛。我們最後能證到跟佛一樣的果位,這也是諸佛應化到世間最大的願望了,希望我們衆生都能夠開悟成佛。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一切衆生若能行法供養,就能成就供養如來,這是最殊勝的供養。“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在供養裏,我們能夠如教修行這就是真供養。所以說一個學生對老師最大的回報,就是好好地聽老師的教誡,成爲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作爲佛的弟子,對佛陀最大的報恩,也就是聽佛的教誡了,最後能夠圓滿地畢業,我們的畢業就是最後也能開悟成佛。

  “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我如教修行的供養,也像前面所發的誓言一樣無有窮盡,在我的每一個心念裏,不會有間斷。

  古德有說:“萬行之中,能淨叁業,皆名供養。”所有的行持裏,能夠清淨自己的叁業,就能夠被稱爲供養。如果我們是一個很窮的人,沒有辦法做到實物上的供養的話,只要能夠如教地去修行,那這個就是對諸佛最大的供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