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偈頌 講記 43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43)

  第四講  ⑤

  果平法師 講授   

  

  趣入成立佛土

  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叁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在一個毛端極微小的空間中,能夠出現叁世莊嚴的清淨刹土。在普賢行願這種甚深境界裏,毛是很微小的,但是在這個很微小的空間,卻能夠安立最大最大的,十方叁世的諸佛刹土,十方國土所有微小毛端顯現的無盡刹土,我都願意去莊嚴它,清淨它。

  趣入親詣如來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這是發願自己能夠生生世世地追隨佛,親近佛。

  所有未來的將要成就的,所有未來佛,我發願在每一尊佛成道時,從每一尊佛成道開悟到轉*輪,再到每一尊佛最後示現涅槃,我都願意追隨在每一尊佛的身邊。

  所有佛成道都有八相示現,所謂八相即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輪,入涅槃。在此,我發願追隨每一尊佛,親近每一尊佛。真正作到學無止境,修無止境。

  引發菩薩十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

  我覺得這一段翻譯相當的美。當到了菩薩登位以後,神通是非常廣大的,能夠很快到他想去的他方國土。據佛經講,就是剛剛登地的初地菩薩,也有自由往返一百個佛土的神通,初地菩薩就可以往返一百個佛土,更何況二地,叁地,四地呢?那是加倍的增長。不要說是菩薩有這麼大的威力,就是身爲羅漢,他也有神足通能夠往返他方佛土。

  佛經裏有一個故事說,有一次目犍連以神通到了另外一個佛土,那個佛土的衆生身量都相當的高大,在他們眼裏,娑婆世界的衆生就像一個小蒼蠅一樣。目犍連用神通飛到那個佛土時,正遇到此世界的佛在引領弟子托缽,他們剛好坐下來用齋,目犍連一看,哪,這裏的衆生個子太大了。他自己站在地上就像一個小蟲子一樣,爲了方便,目犍連用神通飛到了一個弟子缽的邊緣。

  看看,到了大身量世界,目犍連相比于那裏衆生的身量也很渺小了。目犍連像一只蒼蠅一樣站在人家缽的上面,那個弟子一看,怎麼缽上飛來一只小蟲子?怎麼這只小蟲有鼻子有眼睛的?正感覺到奇怪,要用手把蟲子拿掉,他方世界的佛就說,“這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座下的大弟子,他叫目犍連,在諸大弟子中他神通第一。”就把目犍連爲在座弟子作了一番介紹。

  可以想像一下,作爲一個聲聞弟子,一旦證入阿羅漢果,也有大神通,能夠往返他方世界。只是跟菩薩相比,往返的世界要少得多而已。如果我們以後有神通,我們也可以到一個身量很大的國度去,自己就像一個小矮蟲一樣。或者我們到一個小人國去,我們到那兒就成了巨人。這些對于有神足通的菩薩來說,完全都有可能,所以這叫做“速疾周遍神通力”,到時候就有神通往返于十方世界。

  普門遍入大乘力,

  什麼叫普門遍入呢?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菩薩爲度無量衆生,願學無量法門,是大乘自度度人的精神,所以叫大乘力。

  我們爲什麼要普門遍入呢?而且還要加一句大乘力呢?因爲我們知道作爲大乘菩薩,他修行的目的絕對不是爲了自度,是吧?他要掌握更多的方法去救度衆生。所以除了他掌握能夠讓自己開悟成道的一門方法之外,還要發願無量法門誓願學。掌握種種的方法,能夠接引不同類的所有衆生。

  這一句話體現的就是大乘菩薩的發心,除了自度以外,還要度他。所以菩薩要掌握很多的善巧方便,到那個時候所有的法門,都有機會去學習。

  智行普修功德力,

  作爲修行的人,修道功德要有成就,一定要有兩個字的准備,叫作“智行”。就是一定要有智慧,而且要用智慧引導自己的行動,才能夠成就自己的功德。

  有的時候,我們好像在作功德的事情,但是因爲沒有智慧,往往功德不但不能成就,反而爲自他製造了一些違緣障礙。關于這個,在世俗中叫作“好心辦壞事”。我們經常僅憑好心,一意孤行的希望去幫助他人,結果因爲做這樣的事情,沒有智慧的引導,反而引起不好的結果。

  最常見的例子是父母對子女,有的父母爲了讓孩子學鋼琴,逼得太急最後孩子上吊自殺。有的佛友,爲了讓家人學佛,成天唠叨學佛的好處,最後引起家人的反感,這樣不但沒有度化家人,反而讓他們造口業,所以說做每一件事情,如果要想成爲積聚功德的善業,必須要有智慧的引導。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