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動人的蓮花——人在紅塵
色無量故般若波羅密無量
受想行識無量故般若波羅密無量
緣無邊故般若波羅密無邊
衆生無邊故般若波羅密無邊
——摩诃般若波羅密經·佛告憍屍迦
降伏叁千煩惱
靜思小語
⊙有事就有煩惱,下定決心去做事,則任何困擾都不算煩惱。
⊙煩惱就是魔。若能夠消除煩惱、克服魔障,就能在菩薩道上出入自在,在修行上覺行圓滿。
⊙面對困難阻礙之事,一般人說「我要忍耐」,而真正學養深厚的人就無所謂忍了。「忍而無忍」,才是真正的忍辱波羅蜜。
靜思小故事
曾經有兩位年輕的比丘尼問我:在修行當中,有沒有遇到任何困難阻礙或煩惱阻撓
一般人所遇到的這些煩惱,在我心中從未發生過:因爲我不曾想過自己有什麼煩惱,我先看清道理,明白自己爲什麼要出家。既然認清目標,便了解從凡夫的起點到聖人的境界,其間的道路一定非常坎坷,必定會經曆人事的磨練:有人事的磨練,才能開創康莊的道路。既然這是理所當然的事,那還有什麼煩惱呢
煩惱皆是因爲自己不能看開,不能透徹佛陀的教理,不能體會佛陀的心懷,所以才有煩惱:若看開一切真理,就沒有什麼好計較了。
包容
靜思小語
⊙有的人能夠不唱高調、不發一語,卻能以寬大的心胸包容別人的是非與愚癡,這即是在平凡中顯露他的不平凡。
⊙有退一步的德,才能有進一步的成就。
⊙嫉賢妒能、疑神疑鬼,是心中的兩把利劍,它能傷害人與人間的和氣。
靜思小故事
眼睛裏的瞳孔、水晶體只有這麼一點點,卻能讓我們的視界包容山河大地,放眼天下。
想想看,外面的境界那麼大,我們對外所看、所要求是這麼多,能納入心中的卻只有一點點,這樣的心怎麼會沒有障礙呢
念佛應該念得心如眼睛的水晶體一樣,只要看到什麼,就能夠容納什麼。若能夠以佛心來包容天下的衆生,那就不會有障礙了。
誠實
靜思小語
⊙不論對很多人說話,或是對一個人說話,都要從內心發出誠意。
⊙無欺就是誠。言語無欺,必受重用。
⊙說話時,記得守住人格。
⊙目前的社會就像一池汙濁的水,如果我們能夠多辟清泉,使清泉的水不斷稀釋汙濁的池水,汙濁自然會逐漸淡薄而成爲清澈的池水。
靜思小故事
有人問楚人:「你們國家有何珍寶
」
楚人回答:「楚國沒有特殊的東西可稱爲寶,只有『善』最爲寶貴——我們楚國每人都有仁德和善念。」
所以說:「楚國無以爲寶,唯善爲寶。」只要有「善」,團體自然有美好的形象。
心行一如
靜思小語
⊙常有人說:「今天我情緒不好……」之類的話,這就是理性薄弱,而常受到情緒控製。
⊙以周遭事物來修練雜亂心,直到習慣成自然時,在任何場所、環境,所表現的都是心行如一,這就是隨處養心。
⊙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言語動作中,培養一分愛人的心,自然仁心就能顯著了。
⊙鬼道中的鬼不可怕,心中隱伏的鬼才可怕。
靜思小故事
有一年,沙烏地阿拉伯的回教朝聖團在經過一條隧道時,因爲斷電而使空調失靈。大家在驚慌之下,相互踩踏,踩死了一千四百二十六人。
雖然這是一次意外,但平常就應該訓練我們的定力,讓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有一分善念:如此,任何環境、災難我們都可平安度過。
耕作心田
靜思小語
⊙不可爲了求安逸、怕操勞而過度保護自我,這樣反而無法提升人格:良善的人格,必須藉由身體力行、勤快工作、去除身心的懈怠而顯現。
⊙若能轉化追求愛欲之勇猛心,用來追求聖賢之道,就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不要責怪人家誤會佛教,只要我們真實學佛,讓人感受到你的慈悲與智慧,久而久之,別人自然就會明白。
靜思小故事
十幾年前,我們精舍的修行者除了早晚受持、聽法之外,還得出坡、耕作田地。
耕種農作物時,一定要拔除雜草,甚至連土地上的一顆顆石頭,都要仔細地撿,緩緩擔、慢慢扛,將這些石頭全部扛完。有體力挑的人,一個人可以挑一擔,體力稍弱的人便兩人合力扛一籮。即使多麼辛苦,也要把土地整理幹淨,期待播下的種子能有豐收之日。
修行與耕耘的意義相似,所以說,修行人的用功稱爲耕作心田。
光明心地
靜思小語
⊙有些人以爲出家人都已斷情去愛,其實,出家是把情與愛擴大到衆生身上,延續到來生來世,無私無我。
⊙若人見我身、聞我名,皆能生歡喜心,是累生累世所結來的善緣。
⊙敬與愛是相轉相成的關系;你愛他、他敬你,這是一定的道理。
⊙具好緣就有福,得福緣要自種善因。
⊙凡夫的心地,就像天未明般的黑暗:要迎向光明,就必須在天未亮時即開始下工夫。
⊙有一顆救濟的心,叫做善心:衆人的善念聚集起來,便能促進社會祥和。
靜思小故事·之一
記得有一年中秋夜,明月皎潔,大家坐在精舍前的空地賞月。擡頭望著明月,想起「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裏無雲萬裏天」的詞句:月雖在天上,但只要有清淨的江水,月亮就會在水中映現:而無雲明朗、清涼的氣候,象征對人生充滿了希望和期待。那天有很多人發願,不管是上天堂或下地獄,生生世世都要追隨師父,直到成佛。
靜思小故事·之二
花蓮位居臺灣東部,那麼多人從西、北部坐著夜車迢迢而來,到達花蓮時已將黎明,再從蘇花公路虔誠地叁步一拜前來,口中稱念著「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號。人人以虔誠的心念,叁步一拜到達此地,天色將明,看看東方,此時的朝陽正浮出海面,黎明的光明正照耀四射。人生所希望的就是這分光明,在充滿陽光的環境中生活,就是幸福的人生。
與菩薩同願
靜思小語
⊙念「觀世音菩薩」,是要念出我們心中本具的良知——慈悲心。
⊙在惡念還未生起之前,就要善加治心、保護心念,並且防情于未亂。若能如此,就是覺有情的菩薩了。
⊙拜地藏王菩薩,其實是拜我們心中自性的大願。
靜思小故事
早上,老遠即傳來一聲聲莊嚴嘹亮的佛號。在路的另一端,看到數十位虔誠行者叁步一拜,恭誦「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梵呗聲回蕩于天地曠野中。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是地藏菩薩的弘願,是每位佛弟子皆耳熟能詳的。看他們那麼虔誠,叁步一拜,朝山入精舍,句句大願、字字懇切,發人深省。相信以大家的這分耐心、願心、誠心,定能與地藏菩薩同願同力,度盡世間的衆生。
增長慧命
靜思小語
⊙智慧人人與生具有,與教育程度的高低無關,只是人們常常讓欲念蒙蔽了智慧。
⊙用坦然的心面對日常生活的種種境界。不求取名利,就不必以虛僞之心去對待他人。
⊙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把對人的怨嫌之心,轉變成寬恕、愛心。
靜思小故事
有一次我到育嬰室時,看到醫師拍著一個嬰兒的背叫著:「呼吸,呼吸!」醫師告訴我,早産兒常會忘記呼吸而導致死亡,所以要時常拍拍他的背,提醒他別忘了呼吸。我們每天忙忙碌碌過日子,也要時常提醒自己——別忘了「呼吸」,以免「慧命」漸漸窒息。
誰之過
靜思小語
⊙不要比「誰怕誰」;若要比較,就比「誰愛誰」。
⊙不明因果,到處作繭自縛:深知因果,當下自得解脫。
⊙我們最寶貝、珍愛的身體,卻常常說病就病,事前自己一點也不知道,這就是只知關心而缺乏了解的結果。
靜思小故事
報紙報導了馊水油事件,這不異是「自種其因,自食其果」。自己不想吃、吃不完的東西倒掉以後,因爲不肖商人的伎倆,讓人把那丟掉的東西再吃回肚子,這不就是自食其果
若能節約,妥善處理殘食,才能根治問題。
知因知果
靜思小語
⊙唯有親身處于苦的環境去感受,才能了解何謂苦。
⊙不要爲事業一時不平穩而苦惱,愈苦惱心就愈亂,心亂事業反而不易平穩,要懂得冷靜,這叫「知因知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