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調伏人生二十難·第十八難:隨化度人

  第十八難:隨化度人

   佛說人有二十難,隨化度人十八難;

   衆生剛強難調教,規過勸善萬般難;

   衆生度盡證菩提,菩薩歡喜化人間;

   精誠所至金石開,隨化度人有何難。

   時日不斷地消逝,發心立願學佛的意志,是不是仍如當初的一念心

  時間有如缸中之水,缸裏的水一天天幹枯,缸中魚的生命也一天天受到威脅。人同樣也是如此,學佛需要時間來降伏習氣,但是人生苦短,不好好把握,一沈淪就是萬劫難複。

   人常常不會愛惜時間,都會想著:今天沒有調伏好自己沒關系,還有明天。大家因爲「反正有明天」,所以才無法度化自已,又怎麼能度化他人?剛開始修行時,每個人都有宏大的誓願,要了脫生死、度化衆生,這是所有修行者共同的心願。

   但是,想要了脫生死談何容易

  真正的了脫生死,並不是在生命結束的一天,而是在當下。在我們每一時刻的生活中,自己的心念有沒有跟著境界起伏

  看到不順眼的事,心中是否生起煩惱

  如果隨著境界轉化起煩惱,就是處在六道輪回中,而且是餓鬼、地獄、畜生的心境。

   當我們滿心歡喜時,則是輪回到天堂。六道其實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不至于讓自己整天在叁途惡道中輪轉

  這就要看我們是否能「及時了脫」。

   不論遇到任何事,我們都可以馬上化解,這就是「了脫」;如果境界現前時,一直無法看開,那就是在輪回中。我們要度自己都不容易了,不知能否度化他人

  所以佛陀說二十難中,「隨化度人十八難,衆生剛強難調教,規過勸善萬般難,衆生度盡證菩提,菩薩歡喜化人間,精誠所至金石開,隨化度人有何難」。

   「衆生剛強難調教」,剛強的衆生,不一定是別人,很可能就是自己,因爲自己也是衆生之一,要調伏自己也沒那麼容易。我們將心比心,明了自己都如此剛強難調數了,若只一味地想要別人聽話,聽了又能改過,這實在非常困難。

  調伏習氣度自他

   所以佛陀希望我們好好「自度」,但是,很多人將這句話斷章取義。有時我們認爲一段文字很好,就用它來代表,但是聽的人只聽到這一段,因此就時常斷章取義。其實自度的意思,就是將自己調教好,不是要你獨善其身或是遠離群衆。假若遠離群衆,就如一塊粗石沒有其它東西來磨磋,這樣永遠都顯不出真正溫潤美好的本質。

   我們要在群衆中用心轉境,境界現前時,境轉心不轉,境不轉心轉,要訓練到運用自如,這就是學佛學到心境甯靜的境界。但是我們處在濁惡世間,內心如何甯靜?就是因爲很難,才叫做修行。要能在愦鬧的地方調伏自心,進而才能調教別人,否則,一顆心動不動就被衆生所轉,哪還能轉度衆生!

   「規過勸善萬般難」,自己尚未調伏,要如何調伏他人呢

  內在的衆生才一個,而身外的衆生確實很多,度衆生要用盡許多心血與方法,所以說「規過勸善」實在很難。

   不過,只要用心,不好的習氣還是能在良善的環境下改正過來,例如慈濟中、小學(民國八十九年開辦)的學生,在老師們愛心的指導下,才開學一個多月,學生們的生活常規就能有所改變。孩子回家後,開始懂得幫父母做家事洗碗筷。看!孩子在學校受了大環境教育的影響,過去的習氣就能逐漸改善。懂得生活的人,能夠處處體貼別人,爲辛苦的人分勞分憂,我們希望能教導孩子們成爲勤快、懂得生活的人。

   有一位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在學校裏學到吃飯前要先唱感恩歌,並且懂得龍口含珠、鳳頭飲水。回家之後,他還是行禮如儀,教弟弟、妹妹如何拿碗——「你要這樣拿碗,要龍口含珠;你要這樣拿筷子,鳳頭飲水。」要開動了,又對爸爸媽媽、弟弟妹妹說:「慢點!我們要先合掌,唱感恩歌。」

   經過老師用心的調數,孩子們已經可以將好的教育帶回家,這就是調教衆生。當然想要調教衆生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其實修行也是很辛苦,因爲要調教「內在的衆生」,所以辛苦一點,把自己這個衆生調教好,才有辦法調教外在的衆生。

  精誠所至金石開

   雖然付出的當中可能遭遇很多困難,但是既然發心立願,就要義無反顧去實行。「衆生度盡證菩提,菩薩歡喜化人間」,衆生要度盡,而內外的衆生都要度,內外皆度盡方能證菩提,也才能真正到達覺悟的境地。真正當菩薩要歡喜化人間,因爲菩薩的願本來就是「甘願做,歡喜受」,盡管世間險惡,衆生難度,然而這卻是立大願發大心的道路。

   再說「精誠所至金石開,隨化度人有何難」,我們要度化人間,不能缺少精誠,精就是精進不懈怠。出家人發心修行的那一念,的確非常精進虔誠,所以才能辭親棄愛離俗出家。

   其實在家菩薩也是一樣,既然同爲佛弟子,這念精誠之心就要永遠堅持,而且要精進不息。從內至外,內心的精進虔誠,表達至外在的舉手投足、開口動舌,無不能感動人、度化人。所以說「精誠所至,金石能開」 ,只要內心精誠,就算石頭也會點頭,就像金屬那麼剛硬也會熔化。

   所以,精誠是自度度人最重要的法門。若能如此,我們要隨化度人有什麼困難

  隨時隨地都能度化他人。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向內自度,如此要調教他人,自然有其方法,大家要好好在自省,不要懈怠荒廢時光——「是自己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家要殷勤精進,慎勿放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