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宗論教
⊙請問您用什麼方法來教育社會?
教育並無定法,它必須因時、因地、因對象而應其機。此外,教育社會是每個人的責任,成功的社會教育必須仰賴大衆多方面的配合,並非單獨的個人力量可爲。
⊙身爲宗教家的我們,應該如何對社會教育盡心?
佛陀的「慈、悲、喜、舍」即是教育的核心,努力地把這四個信念化爲具體行動,落實理念。
⊙以理智來處事就對,以愚癡處事則錯?
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
⊙慈濟所爲較偏重社會工作,您認爲臺灣兩萬位出家衆皆投入社會工作而不蓋寺廟,行嗎?
無論何時何處,都需要出家人和寺院住持正法,續佛慧命。
⊙對習氣難除的委員,您如何處理?
「慈濟委員」是一個團體,彼此之間能産生「同事度」的力量,大家互相影響——遇到有人習性稍有偏差,周圍的人會加以提醒、勸導,彼此鞭策、精進。
⊙您是否造成社會大衆對您個人崇拜?
佛說一切無常,我只是盡全力把事情做好,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慈濟的發展如此龐大,您走後,誰來接棒?
是有人擔心慈濟將來繼承人的問題,但我相信,有朝一日當我不在時,慈濟會發展得更好——因爲我在時,大家認爲「慈濟是證嚴的,一切應由師父扛著」,我若不在,大家就會關心,積極承擔,不愁後繼無人。
因此,我一再強調、不斷呼籲,慈濟是「佛教的慈濟」而非「證嚴的慈濟」。
⊙慈濟是否曾擬一套針對解決社會問題的明文方法?
慈濟的對象極廣,有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沒有解決問題的固定模式。
⊙爲了佛教體製,犧牲自己,喚起社會大衆注意,我認爲是值得的。
許多的社會亂象諸如示威遊行、抗議暴動等,都是源自當初某個人的犧牲,博取社會大衆的同情,致使群衆産生一股沖動,而造成更大的傷害。我們既然生長在這個時代,就應順應這個時代去做好本分事——佛法如水,隨方就圓,處處皆可適應。
⊙我在馬來西亞托缽,當地沒有這種「化緣」的習俗,因此會有警察前來取締,但我仍然經常冒著被警察幹涉的風險而出外托缽。我認爲出家人不該爲了怕事而不給衆生種福田的機會;這是佛製,也是出家人的責任。
國度、民情風俗有異,做法也該有不同;如果因爲托缽觸犯當地法令,而被當街拉扯驅趕,是否反而有損佛教形象?此外,如果當時沒有化緣的習俗,民衆對您的托缽行爲又作何觀感?
⊙請問您用什麼方法,使慈濟得到政府的協助和支持?
沒有方法,只是認真去做、不斷去做,由時間累積「誠正信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