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與心靈快樂之道
——訪甘丹赤巴候補果碩仁波切
自從宗喀巴大師建立了甘丹寺後,就奠定了格魯派的基礎,甘丹寺也成爲格魯派的祖寺。由于這個原因,甘丹寺的堪布稱爲爲甘丹赤巴,即格魯派的法王,他是格魯派最高的宗教領袖。第一任甘丹赤巴就是宗喀巴,第二代爲嘉曹傑,第叁代爲克主傑,目前已經有100多任。
甘丹赤巴的産生,不是活佛轉世,也不是父子世襲,而是根據學問、道德及修證情況選舉而生。傳統上,要想成爲甘丹赤巴,必須先學完顯宗五部大論,考取最高學位的格西,然後進入上密院或下密院取得密宗最高學位,然後再修煉,帶徒弟,著書立說,這樣逐漸樹立起威信,成爲公認的大師後,還要按照年齡、資格等候選,基本上能坐上這個位置的時候,大都五六十歲了。
果碩仁波切簡曆:
1948年,降生于康南理塘縣木拉鎮給珑宗村。
1953年,時年四歲被認證爲上世果碩仁波切·羅桑蔣貝甯波的轉世靈童。
1954年,被迎請到理塘寺仁真波章舉行坐床大典。
1958年,赴拉薩色拉寺求學。
1979年,獲得顯宗拉然巴格西學位,並進入下密院學習四續。
1985年,出任下密院喇嘛翁則。
1988年,擔任下密院堪布,遂成爲自十五世紀中葉下密院創立以來最年輕的主持方丈之一。
1990年,卸任下密院堪布後,榮膺色拉寺堪布。
1998年,圓滿了擔任格魯派甘丹赤巴必經的各種履曆,榮膺甘丹赤巴候補人。
藏人文化網副總編曲世宇(喜饒嘉措)與果碩仁波切合影
雖然很久之前就聽說過果碩仁波切的大名,但始終無緣得見尊容。後來聽說仁波切被邀在2009年北京舉辦的“佛教美學·十月論壇”會議上,解說唐卡壇城內含的佛教哲學象征,並引起廣泛關注。近日,蒙朋友介紹,拜見了仁波切,就藏文化傳播與唐卡藝術等問題,進行了請教與采訪。
喜饒嘉措:仁波切您好!很榮幸能拜見仁波切!聽說您在2009年曾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佛教美學·十月論壇”,並對唐卡中壇城所蘊含的哲學象征進行了傳統精到的講解。恰好我們藏人文化網,也在2009年12月份聯合上海複旦大學博物館和上海收藏鑒賞家協會,在上海複旦大學人文館舉辦了唐卡展。現在唐卡藝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地也都舉辦各種形式的唐卡展,請問仁波切,您在對唐卡的宣介方面,有哪些看法
果碩仁波切:唐卡藝術是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今能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和青睐,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情。不過,現在的人們大都從唐卡的藝術價值及文物價值等方面來衡量和收藏唐卡,但在傳統的藏文化中,畫有各種佛菩薩像的唐卡,是佛教徒的供奉及觀想對象。在藏族人及佛教徒心中,佛菩薩像無論是手繪還是雕塑,無論材質名貴還是低賤,無論年代久遠還是新作,他們都代表真正的佛陀,是藏族人及佛教徒藉以禮拜、供養、積聚資糧和忏悔罪業的對境。因此,唐卡最核心的價值還是它的內容,而並非工藝優劣、年代遠近。如果人們能在關注其表面價值的同時,探討唐卡的本質——唐卡所蘊含的象征意義,那就不至于偏頗,從而還原唐卡本身的真正價值。
喜饒嘉措:仁波切說得非常有道理!藏人文化網這次在上海舉辦的唐卡展中,就著重诠釋了唐卡繪畫內容所蘊含的哲學象征,也是希望人們能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唐卡。
果碩仁波切:這樣非常好!你們網站這樣做很有意義,也希望你們將優秀的藏文化,推介給更多的人。
喜饒嘉措:仁波切,在快節奏、壓力大的現代社會中,您認爲藏文化如何結合現狀,融入人們的生活中
果碩仁波切:的確是這樣,在現代社會,人們總是關注物質利益,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但對心靈層面,卻沒有過多的關注,因此導致很多問題,使人們生活得並不十分快樂。藏文化的核心就是以注重心靈修養和快樂爲主的藏傳佛教,如果能善加學習和了解,將會起到彌補心靈失調的缺陷的作用。
藏傳佛教認爲,任何事物都是依靠因緣條件産生,正確看待得失苦樂,才不會困囿于各種煩惱當中。比如諸多的不順利,都是自己今生處理不當和過去惡業的結果,如果能調整心態,行善斷惡,並忏悔過去的罪業,惡報自然會由大變小,心態也不會失衡。另外,依止叁寶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式,如果信心具足,一心依靠叁寶,我們的惡業果報也會逐漸變小,比如一個犯罪的人,如果能依靠一個有力的庇護者,同時認真改造,就會得到減刑一樣。
在心態方面,應把一切衆生看做比珍寶還貴重,因爲成佛必須依靠衆生。大乘佛教就是以菩提心爲重點修持,一切行爲都以幫助他人爲動機,如果能在慈悲心方面有所注重,對心態失衡會有特別好的功效。
喜饒嘉措:謝謝仁波切!在藏傳佛教學習方面,仁波切對藏文化愛好者及佛教徒有哪些建議呢
果碩仁波切:藏傳佛教強調學修結合,只有將所學的內容付諸實踐,才能獲得心靈的快樂。如果只是學習藏傳佛教哲學,而忽視身體力行的實踐,那麼雖然可以獲得一些藏文化方面的知識,但很難對自己産生有利的作用。佛法就象藥物,僅僅了解藥方以及治病的原理,是無法醫好任何疾病的,只有遵照醫生的囑咐,按部就班的服藥,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