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染與淨

  染與淨

  染與淨是相對的。《楞伽經》雲:“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滅者是智;複次,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相是智;複次,長養相是識,非長養相是智;複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複次,叁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相是智;複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無有更明白于此者。因爲有染,才說有淨,和生滅一樣,因爲有生才說有滅,染淨生滅同是見聞覺知作用。一般人認爲不起念是“淨”,就是佛性,起念是“染”,就是妄想,這是錯的。不起念是無始無明的淨緣,並非佛性,佛性是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乃是絕對的,與染淨無關。憨山大師說:“染是識,淨是智。”此乃錯誤。《壇經》雲:“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功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僧問慧忠國師:“坐禅看淨,此複若爲?”師曰:“不垢不淨,甯用起心而看淨相?”

  大手老人評:因染而立淨,淨亦染矣。佛性本無染,何用淨之說?是知淨除妄念,是對中下根人一時權宜的開示。究竟講來,只論見性,不淪染淨。故今人有謂“脫開當下一念爲淨、爲本性”,已然大錯,此爲無始無明之淨緣,屬見聞覺知範圍,並非佛性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