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明一法師觀心文集 七 觀心容易住境界

  七.觀心容易住境界

  前幾天寫了日記《觀心用功難清明》,講了我們的緣慮心一般比較粗,用觀心這一方法來用功只能解決表面的問題,對于微細和我們偷心不死的問題,觀心的用功方式就顯的無力了。當然觀心這用功方式對于剛入門的人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用功方式了。

  而對于老用功的人來說,功夫用久了就容易皮塌下來,很容易變成不用功。這就是虛雲老和尚在他的《參禅要旨》裏面講的老用功人的難處。自己就有這樣的體會,常常在座上實際是墮落到了無記,甚至是嚴重的昏沈狀態,但是在別人的眼裏往往看不出來,更加嚴重的時候,有的時候自己也感覺不到。

  當然,絕大部分時候自己很清楚自己剛才實際上是處于無記甚至睡覺狀態了,根本沒有用功。時間再長下去的話,往往可能會睡著(今年的正月初一早上就睡著了,因爲自己發現自己打呼噜了)。這是自己因爲身體疲勞而有意讓自己處于無記不用功的狀態,算是識得莫爲怨。

  更加可怕的是自己有很多時候是不知道自己處于無記狀態。因爲很多時候會發現一支香很快就過去了,但是座上的情況自己卻稀裏糊塗。盡管下座後也神清氣爽的,精神很好。但好好睡一覺醒來以後也是這樣的啊。所以,自己常常對處于這種狀態的時候會感覺很內疚。

  而這種情況與使用“觀心”的用功方式用功人,所描繪的用功情況非常類似,結果也差不多。自己感覺對外界也是非常清楚而且神清氣爽,時間很快過去。但是下座後再好好反觀一下剛才的狀態,就會發現有一些時間沒有記憶。很顯然,這段時間自己墮落到無記中去了,自己是不知道的。

  所以當自己發現剛才那支香感覺時間很快就過去的時候,往往要反觀一下剛才自己的用功狀態,看看疑情是不是還有?重不重等等?結果很遺憾,有很多時候是自己的功夫丟失了。對治的辦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把自己的功夫抓緊(更專注)點;讓功夫(疑情)更清晰一些。

  這樣用功當然會更加吃力,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想更好地用功只有這麼辦了。因爲做功夫絕不能墮落到無記中去。墮落到無記中去別說開悟了,就連人道都難保證,何況開悟。就算最好最好的情況你是處于某個定境,但是總住在一個境界裏面也不可取。

  何況禅修也不是修定,修定是不能開悟。因爲開悟是在兩個定之間入出才有機會發生的,住在一個境界裏面不動是沒有機會開悟的。佛陀苦修六年定力,達到了非想非非想定也沒有能開悟。最後是在菩提樹下不斷地在四禅八定中來回地出入,最後機緣成熟睹明星而得以開悟。

  所以,我們做功夫時,不要讓自己處于一個境界不動。因爲這是危險的處境,不要墮落到無記自己還不知道,那就慘大了。當然這只是自己用功的感受,並不是反對大家使用觀心的方式來用功。尤其是剛開始用功的人,這種方式很容易讓自己的功夫上路,有他的好處。

  自己在這裏提出來,只是想提醒用這種方式做功夫的人,在做功夫時間長了以後,有時間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用功的情況,不要掉進冷水泡石頭的狀態。因爲觀心這一法門如果對我們現代的人還很好用的話,那麼宋代的祖師就沒有必要提出話頭禅等等這麼辛苦的用功方式。

  他們提出新的用功方式也是因爲當時的人根基差了,用觀心的用功方式有問題了,才不得已提出新的用功方式的。我們如果自認爲自己的根基比他們好那就另當別論了。當然能與自己交流很多是出了問題才找到我的,而我自己對觀心用功方式也不了解,也找不到明確的參考資料。

  後面敬請關注《觀心容易墮無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