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忏悔業障? 四 業障是怎麼集聚的

  四、業障是怎麼集聚的

  根據經典及祖師所說,業障的聚集有以下幾種原因:

  1.由貪嗔癡來

  菩薩念及過去世在漫長的生死流轉過程中,由于以貪嗔癡叁毒之因,發動身口意叁門遍造無量無數惡業,假設所造惡業有體可見、有相可睹,則廣大的虛空也顯得狹小,而無法容納如此衆多的業障。這樣的業障牽引行人入叁惡趣受大痛苦,近則障礙得到人天善趣的果報,遠則障礙成就聲聞、獨覺、菩薩、佛的解脫果。

  2.由無明來

  我等無始以來,是非不明,如愚狗逐塊,自心外馳,當收斂身心反觀自省每天的起心動念、身口意所作所爲,這樣才會忽然驚醒,低頭認罪。至此方信地藏菩薩金言不虛,南閻浮衆生業障深重,善根微薄,煩惱熾盛,心力狹劣,剛行小善,卻又退心,起心動念無非都是罪業。無須遠說無始劫中,僅僅如朝露電光的這短短數十寒暑之中,所造殺盜淫妄等十惡業,破別解脫戒,毀菩薩律儀,犯金剛叁昧耶等遮罪、性罪,已是罪山岌岌、業海茫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果報,如影隨形。誠如經中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個無法更改的定律真理,我們只能接受,卻無法投機取巧,更無法逃避。如此諸多惡業罪障一旦成熟,只能親赴叁惡趣中,品嘗自己釀造的杯杯苦酒。

  3.由煩惱來

  有煩惱所以造諸惡業,由惡業爲因,感受苦果。各種經論以種種譬喻呵責煩惱,煩惱是怨家,能斷衆生慧命故;是劫賊,劫取衆生諸善法故;是瀑河,能漂衆生入生死大苦海中故;是鐐铐,能把衆生系在生死牢獄故。六道絡繹,叁途不絕,惡業無窮,苦果不息,當知都是煩惱過患。煩惱雖有諸種,統而言之以叁毒含盡。《華嚴經》說:貪嗔癡叁業能令衆生入叁惡道中。縱生人中貧窮孤獨,凶狠暴戾,愚鈍無知。心識昏愦、意地暗昧、不了事理的愚癡煩惱。貢高我慢、目空一切、輕視他人的我慢煩惱。疑惑正法、不信叁寶的猶豫煩惱。謗無因果、不信叁世輪回的邪見煩惱。不知緣起性空、橫加執著的常斷邪見的實執煩惱。悭貪吝啬煩惱。不攝六根、胡亂攀緣的放逸煩惱。心行弊惡懈怠懶惰煩惱。粗犷強橫難以調和、容易發怒凶狠慘毒煩惱。障礙戒定慧的煩惱,障礙修叁十七菩提分的煩惱,障礙六波羅蜜的煩惱,障礙二種解脫的煩惱,障礙佛恒沙功德的一切煩惱。惱亂賢聖及一切衆生無量無邊的煩惱。這麼多煩惱,我們真是業障深重。所以說煩惱是我們很重要的業障來源之一。

  從前人給我們總結的來看,我們的業障主要由無名煩惱引發貪嗔癡而來。那麼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我們的十惡。我們凡夫的心總是在妄想當中打轉,所以就有業障産生。貪、嗔、癡,這種種的妄想,是造成人生迷惑的根源,有迷惑就會産生錯誤的思想言行,因爲思想言行的錯誤就會導致人生的種種苦痛。我們從無始以來都在“起惑、造業、感果”,業障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無窮無盡。妄想雖然不實在,但它能夠造業;業雖然不實在,但能感招叁途的苦樂果報,使我們在叁界當中虛生幻死,頭出頭沒,無有了期。

  我們的十惡業主要表現在身叁(殺、盜、淫),口四(惡口、妄語、绮語、兩舌),意叁(貪、嗔、癡)。

  上面說的十惡業,是我們常常因爲無名煩惱製造意業,再由意識帶動身和口造下無邊無際的惡業。普賢菩薩說: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貪嗔癡是心裏面在造,在造意業!在造惡業,貪嗔癡!發身口意,這一遍就是叁業,身口意統統都在造業了,善業不談了,單單講做惡業,惡業有多少呢?無量無邊!假如這個惡業要是有體積的話,好在這個阿賴耶識造的這個罪業沒有體積,如果有體積,就算這個體積很小,像一粒微塵一樣那麼小,那無始劫這些微塵累積到今天,菩薩講這個虛空都裝不下了,你造的罪業有多少?我們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在造,造業從來不中斷,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秒都不間斷,睡覺了還在作夢,還在造業不停!而且所造的業,我們想想惡業多、善業少,就是剛才講的,起心動念總是想自己的多!想別人的少,多半都是損人利己,這是惡因,起過幾個念頭損己利人呢?我們起過幾個這個念頭,所以仔細去檢點一下,去反省一下就發現,菩薩所講的這個話千真萬確,我們這個惡業太多太多了。所以可以這樣說,意在不斷地胡思亂想、口在不斷地胡說八道、身在不斷地胡作非爲。胡思亂想的結果就落實到身上胡作非爲和口上的胡說八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