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小止觀 如何對治身心的障礙

  

如何對治身心的障礙

  

  初學禅坐的過程,身心會産生一些障礙,讓自己退而卻步。以下列舉幾項問題與對治方法,提供爲參考。

  

  一、疼痛

  身體有些疼痛,是從禅坐的坐姿而來的;譬如你不習慣盤腿,那麼你得花一段時間適應。如果是小腿或膝蓋的疼痛,檢查褲子是否太緊了、或質料太厚?再不然,檢查一下坐墊是否太低?正常的坐墊,應該保持叁寸的高度。當你作了上述調整,如果還在疼痛,那就先放松這部分的肌肉,把腳放開,讓它休息一下,等疼痛消失了再盤腿。尤其是上了年記的人,骨頭較爲堅硬,需要長時間的調適。較難適應盤腿者,也不必太過于強求,盤腿的姿勢,只要能讓自己坐的端正與自然就好。

  

  二、腳麻

  初學者很容易因爲盤腿而腳麻,有的人很擔心,覺得應該起來走一走,甚至以爲血液回圈不好,會長壞疽。其實腳麻並不會痛,除非你開始緊張而把腿部的肌肉用力。你只要冷靜地觀察腳麻的感受,過一段時間後,腳麻的感受會逐漸消失,那代表你的身體已經適應了禅坐的姿勢了。

  

  叁、昏沈

  禅坐中昏沈是很自然的,因爲你的心平靜、放松後就會把這種感覺跟睡覺聯在一起,這時可將心念專注在鼻端,重新再提起精神數息,昏沈的現象自然就會消失。若禅坐前一小時,剛吃完一頓大餐,或者剛做過很辛苦的體力勞動,或是前晚睡眠不足,這些原因也會造成昏沈的現象,應盡量避免。

  

  四、其他觸覺

  有的人打坐時,身體覺得很癢,有時剌痛、有時體會到深層的放松、有時覺得體重變輕了,或者全身膨脹、甚至覺得整個人都浮起來。這是因爲全身放松時,神經系統能更有效地大量傳達觸覺的訊號,它並無特殊意義,純粹只是身體的感覺而已,不必在意它。

  

  五、無聊

  禅坐中,光是注意呼吸,有的人會覺得很無聊,但只要把它視爲一種心理狀態,就很好對治了。比方,你重新建立觀照的工夫,用最先開始的那顆心來看呼吸,把每一口氣,都視爲宇宙中絕無僅有的一刻,那麼你就會驚訝于它的變化多端而去除無聊的心態。{15} 2004.04.21

  

  六、掉舉(散亂心)

  每個人多少都有掉舉的經驗,但通常上座的掉舉心,跟生活作息有關。假使才剛觀賞過本年度最佳影片,禅坐時必定回味不已;或者才剛把恐怖小說看到一半,禅坐時心中一定鬼影幢幢。可以先調整一下生活步驟,如先作完禅坐,再繼續休閑活動。平時若遇到了沖突,憤怒的心情會帶到禅坐中,所以先想辦法解決這些沖突,才不會在禅坐中浪費時間怨恨個不停;如果實在解決不了,那麼還是禅坐,讓禅坐來平伏你的思緒,使你對「以自我爲中心,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想法」的態度更清楚。禅坐過後,就會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了。有時候心就是靜不下來,也找不出原因,那麼禅坐中就冷靜觀察這些念頭如何起伏,這有助于你進一步認識自己。

  

  七、恐懼心

  禅坐中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恐懼,可能是你很久以前壓抑心中的事情,浮現于意識裏。或者你是害怕「未知的事情」,因爲你逐漸揭開了平時用來欺騙自己的理由,以便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但你最終還是要面對真實的自己,所以還是勇敢的正視它吧!心中一旦出現恐怖的影像,你專注觀照,「恐怖心如何生起、消失?生理有什麼變化?」把影像只當成影像,把記憶只當成記憶,不要添油加醋。然後觀察、了解情緒的變化,讓自己成爲旁觀者,不要卷入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排斥、壓抑這些感受或影像,它就會自然的生滅,不會傷害你。當你這樣作時,這些影像或記憶就會永遠消失,不會再度沈澱到潛意識中,將來也不會再度浮現出來傷害你。

  

  八、過度努力

  資深的禅者通常性情很愉快,具有幽默感,能夠對自己的缺點、或不幸遭遇一笑置之。初學者則時常過于認真,期望過高,急于立竿見影。由于不知道禅坐的目標,也不知道這些練習究竟帶來什麼好處,因此心中時常充滿了許多不實際的幻想,造成禅坐上很大的阻礙。

  

  如果你一直神經緊繃、全身用力,拼命追求進步,那你就無法觀察到腦海裏浮現的東西。因此最好放下所有期望,全身放松,用平衡、穩定的心情來練習禅坐。只要保持觀照力,那麼你的禅坐自然會以它自己的速度來進展。

  

  禅坐的過程必然會有這些現象,也趁此了解自己平常疏忽觀照的心念是如何的多元化,也只有利用禅坐,心靈平靜下來,才能讓自己更了解自己。同時運用禅修的方法,去除身心的障礙,使自己生活的更自在、更快樂、更歡喜。{16}

  

2004.04.2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