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史概說 第六章 隋之佛教 國家之統一與佛教 第四節 叁論宗

  第四節 叁論宗

  

  由于梁代攝山棲霞寺僧朗,對于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合稱所謂「叁論」的倡導研究,又有僧诠以及法朗的次第進展,排卻了早已盛行的成實學派所倡「二谛合明中道」的思想而淩駕其上,但是,集大成者,乃是隋代的嘉祥大師吉藏(西元五四九─六二叁年)。他的父親是安息人,母親則爲金陵裏女馮氏,他生于梁武帝太清叁年(西元五四九年)的金陵地方,被呼爲胡吉藏。依金陵興皇寺的法朗學叁論,研究其奧義,由于陳末之亂,避難至越州(浙江省),住嘉祥寺,弘講叁論。至隋文帝開皇末年(西元六○○年),應晉王廣之請,入揚州(江蘇府)的慧日道場,著《叁論玄義》,此後移住長安的日嚴道場,盛弘八不中道的妙理,成爲長安十大德中的第一位,曆住實際、定水、延興諸寺,叁論之教學,因而在長安的佛教界,取得了壓倒優勢的地位。他于唐高祖武德六年(西元六二叁年),以七十五歲的高齡示寂,葬于終南山至相寺。他的著述,除了申述其一宗要義的《叁論玄義》之外,尚有《中論疏》、《百論疏》、《十二門論疏》,以及關于《華嚴經》、《大品經》、《法華經》、《無量壽經》、《涅槃經》等經典的注釋書,凡二十余部。叁論宗在其寂後,雖仍盛行于長安,然在稍後,由于玄奘帶回唯識論書,予以傳譯與研究之盛行,叁論宗遂趨于衰頹。不過,對日本而言,由于吉藏門下的高麗僧慧灌的傳承而到了日本,並且成爲南都的六宗之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