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佛教史概說 第五章 佛教藝術的發達 第五節 龍門

  第五節 龍門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西元四九叁年),北魏自大同遷都洛陽,又在其郊外伊水河畔的龍門山開鑿石窟,《魏書.釋老志》稱,此系宣武帝爲高祖孝文皇帝及孝文皇後,營鑿石室二所,其後另作一所,是爲龍門石刻之始。此與雲崗之爲先帝追善的性質相同,曆二十多年,投入巨額經費而告竣功,以最古的右端叁所爲首,主要者現尚存有二十多窟。其中的第二十一窟(老君洞),依其銘文得知,開鑿于太和七年,由而判明是在北魏遷洛陽之前。但是這項偉業,繼續到唐代,尚在進行,從各代所遺的佛像觀察,除雄大而外,以佛像的容貌及其形式作比較,雲崗的稍爲中國化之後,則自古樸的六朝風格,推移到優雅的隋唐風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