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奇巧回換
省發一也,然機下透脫,與冷地觸發,其功用回然不等。
冷地參究者,就體消停,不得善知識鉗錘移換,每十年二十年,而不得省發,即或暗地點胸點肋,至兩刃交鋒,即出手不得。
機下透脫者,其偷心必死,疑根必盡,解路必絕,至險崖機下,轉處得力而遊刃有馀。是故從上古錐,論悟道者,必貴乎機下也。馬祖、百丈、黃檗、臨濟、以至汾陽、慈明、東山、圓悟、大慧諸老,皆大機大用,電閃雷奔,不可近傍,一錘、一祝、一捱拶、一回換,命根頓斷,正眼洞明,大龍大象,雲興霧擁,宗門斯鼎盛矣。
至元代以後,列祖鍛煉之法不行,止貴死坐冷禅,寒灰枯木,古廟香爐,冷啾啾地,不動不搖,以爲得力,反诋諸祖機用,以爲門庭施設,黜五家綱宗爲奇名異相,牢籠學者,而宗風遂大壞矣。
是故奪人、奪境、奪法,臨濟七事不明,左咬右咬,咬去咬住,岩頭活法不谙,則必不能當機移換。其法既失,有請益者,止有開示死話頭,念其灰心冷坐,相率入枯木堂,習不語禅。妙喜呵爲默照邪禅者,反室中秘授以爲至寶。傅至明葉,此教盛行。繇是走禅門者,類以枯坐之久暫,敘功夫之勝劣,提著悟字,如呼父名,如犯國禁,而參禅一法,遂爲葬送人根之地矣。
幸天童悟和尚,以一棒辟其門庭,而奮大機用;叁峯藏和尚,以七事行其鍛煉,而究極綱宗;本師靈隱禮和尚,復以五家妙密,多方通變,而廣被羣機。
繇是料揀,照用、賓主,回換之法,復見於世,而宗門日月,赫然中興矣。蓋學家參禅,不得洞悟,病有多端:有扞格而不前者,有廉纖而不斷者,有死銜話頭而不起疑情者,有沈坐冷灰而竟當本分者,有認揚眉瞬目爲全提者,有執一言半句爲了徹者,有穿鑿公案爲博通者,有蔔度綱宗爲究竟者,有一切鏟抹爲向上者,有不上機境爲獨脫者,有以古今公案爲分外枝節者,有以最後牢關爲強移換入者。總因不經師匠,不得真悟,不透綱宗,偏知異見,舉起千差。
所貴善知識者,因病與藥,看孔下鹹。如郢人削垩,運斤成風;如疱丁解牛,披卻導窾。一機之下,一句之間,能令學人枷鎖頓脫,心眼洞開,其法在於善用回換。回換不一,有法戰之回換,有室中之回換,有回換之回換,有不回換之回換。
法戰之回換者,衆中逼拶,學人出語,有隙即攻,有瑕即系。能返擲者,更加以追蹤之句;死機下者,即示以活人之刀。轉辘辘,活卓卓,務令學人無處立腳,即與斷命根不難矣。
室中回換者,學人或明前而不能明後,或道頭而不知道尾。或箭欲離弦但須一撥;或泉將出窦,止在一通。長老不妨令其再問,或代一語而即悟;或更一字而廓然。此神仙國手而最奇巧者也。
回換之回換者,佛性誰無,別曰誰有?而其僧即悟。入門逢彌勒,出門見達摩。別曰入門逢甚麽,出門見阿誰?而其僧亦悟。乃到胡張叁黑李四,昨日是今日不是等。此回換之回換也。
不回換之回換者,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答是曹源一滴水;丙丁童子來求火,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等。但重舉一轉,而前人即徹。此雖不回換,而亦回換也。
善知識者,於是諸法,如承蜩,如弄丸,如貫虱,發之而必應,用之而無滯者,何耶?曰:以能用綱宗而以活機接人故也。得綱宗,則料揀熟而回換得行。手精眼快,明辨來風,一任旋乾而轉坤,移星而換鬥。向上牢關,可令人人透脫。止重本體禅而不谙綱宗,則前人一機一境,橫拈豎弄,死守膠盆。長老無道以回換,則藥汞銀禅,得以假雞偷關竟過,而悟不徹頭矣。然則,欲鍛煉禅衆者,綱宗所系,豈細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