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默照禅 一 坐禅箴 二 宏智禅師語錄十六則

  默照禅

  一 坐禅箴

  佛佛要機,祖祖機要。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不觸事而知,其知自微。不對緣而照,其照自妙。其知自微,曾無分別之思。其照自妙,曾無毫忽之兆。曾無分別之思,其知無偶而奇。曾無毫忽之兆。其照無取而了。水清澈底兮,魚行遲遲。空闊莫涯兮,鳥飛杳杳。(今據日本的《佛書解說大辭典》第四卷所載抄出。)

  二 宏智禅師語錄十六則

  1

  田地虛曠,是從來本所有者。當在淨治揩磨,去諸妄緣幻習,自到清白圜明之處,空空無像,卓卓不倚。唯廓照本真,遺外境界,所以道:“了了見無一物。”個田地是生滅不到,洲源澄照之底,能發光能出應。曆曆諸塵,枵然無所偶,見聞之妙,超彼聲色,一切處用無痕鑒無礙,自然心心法法,相與平出。古人道:“無心體得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休。”進可寺丞,意清坐默。遊人環中之妙,是須恁麽參究。

  2

  真實做處,唯靜坐默究,深有所詣,外不被因緣流轉,其心虛則容,其照妙則准。內無攀緣之思,廓然獨存而不昏,靈然絕待而自得。得處不屬情,須豁蕩了無依倚,卓卓自神,始得不隨垢相,個處歇得。淨淨而明,明而通,便參順應還來對事,事事無礙。飄飄出岫雲,濯濯流澗月,一切處光明神變,了無滯相,的的相應,函蓋箭鋒相似。更教養得熟體得穩,隨處曆曆地,絕棱角勿道理,似白牯狸媽恁麽去,喚作十成底漢。所以道:“無心道者能如此,未得無心也大難。”

  3

  曠遠無轸,清淨發光,其靈而無所礙,其明而無所照,可謂虛而自明,其明自淨,超因緣離能所。其妙而存,其照也廓,又不可以有無言象擬議也。卻於個裏樞機,旋關捩活,隨應不勤,大用無滯。在一切處,輥輥地不隨緣不墮類,向陽花其間放得穩。在彼同彼,在此同此,彼此混然無分辨處。所以道:“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若能如是,是真出家,出家輩,是須恁麽體取。”

  4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馀緣,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直是誅鉏盡草莽,四至界畔,了無一毫許汙染。靈而明廓而瑩,照徹體前,直得光滑淨潔,著不得一塵。便與牽轉牛鼻來,自然頭角峥嵘地,異類中行履,了不犯人苗稼。騰騰任運,任運騰騰,無收系安排處,便是耕破劫空田地底。卻恁麽來,曆曆不昧,處處現成,一念萬年,初無住相。所以道:“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萠既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5

  渠非修證,本來具足,他不汙染,徹底清淨。正當具足清淨處,著得個眼,照得徹脫得盡,體得明踐得穩。生死元無根蒂,出沒元無朕迹,本光照頂,其虛而靈,本智應緣,雖寂而耀。真到無中邊、絕前後,始得成一片。根根塵塵,在在處處,出廣長舌,傅無盡燈,放大光明,作大佛事。元不借他一毫外法,的的是自家屋裏事。

  6

  默默自住,如如離緣,豁明無塵,直下透脫。元來到個處,不是今日新有底,從舊家曠大劫前,曆曆不昏,靈靈獨耀,雖然恁麽,不得不爲。當恁麽爲時,直教一毫不生,一塵不翳,枯寒大休,廓徹明白。若休歇不盡,欲到個境界出生死,無有是處。直下打得透,了無思塵,淨無緣慮,退步撒手,徹底了也,便能發光應世,物物相投,處處恰好。所以道:“法法不隱藏,古今常顯露。”

  7

  諸佛諸祖無異證,俱到個歇處。叁世斷、萬機寂,直下無絲毫許對者,佛靈自照,妙徹根源。識得底裏盡,分身應事,門門放光,物物現影。便知道,盡自個裏流出。百草頭一切處,了無則個與我作因作緣,通身徹底恁麽去。

  8

  空無痕迹,照非情塵。光透靜深,杳絕瑕垢,能恁麽自知,恁麽自了。清淨妙明田地,是本所有者,多生不了,只爲疑礙昏翳,自作障隔,廓然智遊,內忘功勳。直下脫略,去擔荷、去轉身就位,借路著腳。靈機妙運,觸事皆事,更無一毫一塵,是外來物爾。

  9

  默默照處天宇澄秋,照地照功,光影斯斷,個是全超真詣底時節。源淨體靈,樞虛機活,曆曆本明。其中發現,便提得出,在事事頭上,恰恰具足,與二儀同,萬象等。坦坦蕩蕩,縱縱橫橫。天同天,人同人,應其身現其相,而爲說法。能如是體得十成,廓然亡所礙者。

  10

  洲湛寂默,徹照源底,個處虛而靈,離而明,雖有昭然自鑒之像,而無影響相偶。底時窺得破,猶有辨白擔荷之功,更須退步,方詣環中,光發其間。卓卓獨存,卻解借功,名爲誕生。斯乃出沒幾微,細細明辨,既能分身,便可禦事。

  11

  有印萬象之印,其印不痕,遊世對緣,自有塵塵叁昧底受用。其用自沖,不可盈滿。空谷之受雲,寒溪之濯月,不出不在,迢然化外,更能放教無得無向,在在處處,還之舊地,毫發不曾移動。跛跛挈挈,百醜千拙,鼎鼎地自然圜順。趙州洗缽、吃茶,不著安排,從來成現。若如是具眼,一一觑得徹,方是個衲僧做處。

  12

  田地穩密密處,活計冷湫湫時,便見劫空。無毫發許作緣累,無絲糁許作障翳,虛極而光,淨圜而耀,曆曆有,亘萬古不昏昧。底一段事,若點頭知有,不隨生滅,不住斷常,要變應則一萬象森羅同其化,要寂住則與二儀蓋載同其道。出沒卷舒,一切在我。本色漢,須恁麽收放始得。

  13

  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若端能體得自己無外境界,則恰恰絕對待、出思議。佛佛心心,精到無二。衲僧默遊寂住,虛靈妙通,等太虛度塵劫。卓卓亡倚,明明非思,個是本所住處。機轉化分,曆世應事。照無功、用無迹,閑雲流水,初不留礙。直教純純穩穩,一切移不得,方不隨夤轉也。真實體取。

  14

  道非祖傅,祖未來時,彌綸周匝,自然空空不痕,靈靈亡偶。獨照出因緣,常活離形殼。所以喚作祖,唯證相應,不可授手。佛佛之到,以此爲極,應化分身,花花葉葉。根根塵塵,智入叁世。萬機不我擾,一塵不我外。妙出大千經卷,何處更有影事可得。

  15

  曆曆妙存,靈靈獨照,攬之不得,不可名其無。出思議之心,離影像之迹,空其所存者妙。妙處體得靈,靈處喚得回。心月身雲,隨方發現。直下沒蹤迹,隨處放光明。應物不乖,入塵不混,透出一切礙境,照破一切法空。於差別緣,入清淨智,遊戲叁昧,何所不可。當如是真實體究。

  16

  廓而自靈,淨而自明,能普遍而無取照之功,能分曉而無緣想之累。出有無表,超思議情,唯證相應,不從人得。佛佛祖祖,葉葉花花,聯續底事也。應時不取相,照處不涉緣,便能堂堂不昧。只個家風,處處現成,任君收拾。

  聖嚴識 宏智正覺(西紀一O九一——一一五七)主倡默照禅,與大慧宵杲的宗風相峙。今從《宏智禅師廣錄》卷第六,抄出其中有關默照工夫及其禅境的十六則,可以概見默照禅的用功方法及其見處。(大正四八·七叁——七八頁)正覺禅師山西省隰州人,七歲即能日誦數千言,十一歲出家,十四歲受具足戒,十八歲遊方,到河南省的汝州香山,竭枯木法成(芙蓉道階的法嗣),爲成師器重,有省。再參丹霞子淳(也是道階的法嗣),大悟。時年二十叁歲。

  前後住持天童山景德寺垂叁十年。初到時,由於金人侵犯,諸寺皆在謝遣雲遊之人,獨正覺禅師來者不拒,且謂:“明日寇至,寺將一空,即今幸其尚爲我有,可不與衆共之乎。”因此,天童舊住衆不滿二百,正覺禅師住山之後,四方學者,爭先來集,數逾一午二百人。知事以道糧將盡相告,師雲:“人各有口,非汝尤也。”言未訖而即有嘉禾錢氏航米千斛來寺之訊傅到。師住山期,更爲新建寺屋,幾達千間。

  正覺禅師一生主倡默照法門,闡揚理事泯融,偏正回互,明暗相即,寂照虛靈,環中虛白之旨,以此石頭希遷及洞山良價以來所定的宗旨,爲大乘法門的極則。他在入寂之前,寫下遺偈:“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煙殁,秋水連天。”審何等蒼茫,何等寂靜,又何等統一的境界呢!這正是正覺禅師的禅境禅風所在。他有一篇<默照銘>,收在《天童宏智禅師廣錄》卷八。用“默照”二字,提出了體用、理事、人有、明暗、空劫今時、平等差別、絕待相對等的主題,大振洞山的示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