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甚麼是佛學

  甚麼是佛學

  ──民國十八年九月在漢口佛教會講──

  一、佛學的本質

  甲、覺者所知人生宇宙的實事真理

  乙、覺者示我們從人至佛的方法二 佛學的適應

  甲 佛學與宗教及科學

  乙、佛學與政治及社會

  1 共和政治的人生觀

  2 大同社會的宇宙觀叁、怎樣研究佛學

  太虛離鄂已經四載了,此次來漢,承諸位開此盛大的歡迎會,複蒙王會長李廳長等備極稱譽,實有無限的欣慰!近十年來國內佛教之發達,似乎處處與太虛有密切的關系,實則此爲諸山大德及各位居士共同努力所致;太虛無所專長,亦無所增益,所以受此稱譽,實有無限的慚愧。

  首創國民黨的孫中山先生,昔在廣西軍中講演智仁勇叁德時,嘗言“佛教是救世之仁”,又于民族主義中,亦謂佛學“可以補科學之偏”。孫先生所說的佛教爲救世之仁,即是佛所說的大慈大悲,亦即是佛學上的道德。孫先生所說的佛學能救科學之偏,因其見到科學偏重于物質,而佛學則精神與物質並重。又科學是理智的,而佛學之心理論理等亦全是理智的,故可以包容科學。依此孫先生的二語,雖可略知佛學之輪廓,但欲知其內容,應研究“什麼是佛學”。

  一、佛學的本質

  甲、覺者所知人生宇宙的實事真理

  梵語佛陀,此雲覺者,覺了人生宇宙萬有諸法的實事(相用)真理(性體),故名爲覺者。佛非創造及主宰天地人物的神,乃是能于一切事理的因緣果報,種種變化,徹上徹下無不通體透徹者。所以佛學即是覺了人生宇宙實事真理之學,是轉迷啓悟的、破除無明長夜黑暗的。常人誤以佛學爲迷信,而不知自己正是迷妄者,墮入深坑而不自覺;顛倒如此,安能不造諸惡業感招苦果呢!

  何謂實事真理?譬如桌上之花瓶,在科學上說是原子組成的。佛學說他是地水火風(堅濕暖動)四大和合而成,但是因緣和合假的相用,沒有實在的個體(空);假相又是時時刻刻遷流不息的變動。遠而世界萬有諸法,近而五蘊身心,皆是因緣和合相續刹那變遷,如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大時期,人生一期相續,有少壯老死。世間雖有千差萬別,而互相通變,其空性也是同一的。總之,五蘊非有、四大本空,人無慧目,不能覺了;妄從假相上分別而有人我彼此,複從我執上起我貪、我愛、我癡、我慢乃至種種顛倒,釀成世界大亂,迄無甯日。倘人們果能從佛學上不妄認幻軀爲我,了達人生宇宙真理,萬有諸法皆互緣相通而空性無二,相資相成,和樂的世界即不難實現。

  乙、覺者開示我們從人至佛的方法──戒定慧

  佛是覺悟全宇宙真理之人,即將此所覺的說出來,指示我們從人至佛的修養功夫,能到成佛地位。成佛不限于人類,佛說“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不過我們是人類,故從人道說起。人的理性與佛及一切衆生悉皆平等,惟相用各別。各人違理行事,背覺合塵,隨其假相堅固執著,佛能革除此等不良的惡習,乃從衆生而證菩提。吾們不去如此認識,執定小小的個體爲我,其余廣大的非我,由是顛倒,處處障礙,不得自由解脫,亦不能與佛平等,受諸法樂。佛因之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說增上戒學,革除其不淨的叁業,而成不思議的叁輪;說增上定學,斷除其有漏染心,而成爲無漏淨善;說增上慧學,泯除顛見邪解,而成爲無上正遍覺知。我們既有如是的“解脫”“自由”“平等”之本能,若能依戒定慧之原理原則去做功夫,自可達到覺者的地位。

  二、佛學的適應

  甲、佛學與宗教及科學

  佛學的本質固爲美滿,而流行在世界上,必須適應于社會文化,方算真俗不二圓融無礙的大教。現在世界文化,大致不出宗教與科學二種:宗教爲富于情意的,其力量在團結人心;科學爲富于理智的,其功用在能分析諸法。有此宗教及科學,方成今日的文化社會。倘無宗教的團結集合,則人類分散;無科學底條分縷析,則自然界和社會界成了渾沌。于此兩者之間有哲學,與宗教相近的有文學,與科學相近的有工藝;文學與工藝發達進步則有美術。如上所說,無論由宗教方面或科學方面,産生文學、哲學、工藝、美術、皆是文化的內容。此等文化與佛學的相互關系,舉示如下。

  ┌宗教─┬────文學─┐佛學┤ ├─哲學 ├美術

  └科學─┴────工藝─┘

  佛學在文化上,占最高底地位,它究竟是哲學呢、宗教呢、科學呢?甲說是哲學,乙說是科學,丙說是宗教·議論紛纭,是皆不懂佛學而下武斷的言論,爲向來未決之懸案。就哲學之出發點說,或爲宗教之演進,憑空想像的解釋人生宇宙;或爲科學的發達,根據“心理”“生理”或“物理”學來說明人生宇宙:哲學雖與佛學同一說明人生宇宙,而實與佛學不同。佛學之出發點,由與修養所成圓覺的智慧,觀人生宇宙萬有真理了如指掌,爲了悟他而有所說明;所以佛學雖可稱哲學而又不同哲學。且佛學不過以解說爲初步的工作,他的目的在實行所成的事實,如度一切衆生皆成佛道,變娑婆穢土而爲極樂是。

  如叁民主義能團結全國人心,領導國民革命,是有宗教之作用的;佛學的功用,在開人天眼目共趨覺路,亦自然有偉大的宗教團結力。但雖是宗教,卻沒有其他宗教所崇拜的神,或神話迷信,故又可說不是宗教。

  科學重在實際經驗,不落玄想,佛學亦是腳踏實地漸次修證,不尚空談。佛學所說者,胥爲從實際經驗中得來,他所說的宇宙人生、因緣業果種種變化,要皆淨智所見;故佛學非科學而亦是科學。

  佛學的本身是文化的總彙,予在西洋時,見一般研究東方文化的學者,大都以佛學爲總線索,因他在宗教上、哲學上和美術上,均有偉大的成績。

  乙、佛學與政治及社會

  1.共和政治的人生觀 中國的政體由專製而變成共和了。佛學在清季衰敗得很,因這種學說,不合于專製政體,所以一入民國,研究者日見其多。佛學的人生觀,合乎現代思潮,他說一切衆生皆有成佛的可能,凡是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人皆可成佛。猶如共和政體的人生觀一樣,凡是國民有相當的學問道德,具有爲國爲民的意志,都可作行政領袖一般,佛教此種平等的精神,處處都可以表現的。

  2.大同社會的宇宙觀 天下爲公,世界大同,爲古今中外人民不約而同的公共趨向,亦即叁民主義之目的。全世界大同社會之組成,由于各人爲單位積集而成的,故一人之行動若優若劣、均能影響全世界,正爲佛學上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隨拈一法皆爲法界”的宇宙觀。

  叁、怎樣研究佛學

  佛學底內容,約之不外教理行果。“教”是言教,爲釋迦牟尼佛的遺教。文教散布流傳于各國,或多或少,及其種類各有不同。故觀于佛像、缽、塔等法物之搜集,佛教史料的編考,各種文體經典的校訂,圖書翻譯會通的編纂,均爲重要。

  教原出于佛,而“理”、則是研究佛教的學者,各就所見理之大小偏圓不同,而有了各種的派別:若印度小乘的二十部,及其大乘之性、相、密叁宗,以及錫蘭、西藏等處現在流行之大小乘;並中華融通顯密大小之綜合學派(包括日本),和西洋與近代日本之新研究派。此新研究派中,亦有教派,因他們或從學南洋等處,或就學日本,或留學西藏,所以雖同一以科學爲方法,而秉承有異,遂各成派別。

  于理了解之後,即要去“實行”。“行”有戒律、禅觀、真言、淨土四門,如法修行,胥能得到最後的效果。戒律,有通別不同,通則七衆同受,別則七衆各別,不相混亂。如下表所明:

  ┌比丘──────────二五五十戒

  │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戒

  │式叉摩那────────六戒

  ┌別、七衆戒┤沙彌──┬───────十戒

  │ │沙彌尼─┘

  │ │優婆塞─┬───────五戒或八戒佛律┤ └優婆夷─┘

  │ ┌攝律儀戒 自利

  └通、菩薩戒┤攝善法戒

  └攝衆生戒 利人

  禅觀,包括大小乘各種止觀以及禅宗。真言,即是密宗一切陀羅尼門。淨土、十方世界都有淨佛國土,隨願往生。此方衆生與彌陀有特殊因緣,大抵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或生此土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

  有了解行,必有結果,故次言“果”。或有從研究教理所得的果,謂之信果。但這不是迷信,因他經過研教、究理、修行所得到的信心,是謂智信,智信才是真正佛教的信徒。在家的謂之信衆,出家的謂之僧衆;亦通于未證真理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叁賢位的菩薩。或有從嚴淨毗尼執持禁戒所得的結果。謂之德果。這是以五篇、叁聚淨諸業障的戒德,自利利他是爲僧寶。然此德果,通于叁賢十聖的共果。或有從修習禅觀得到伏惑超人的結果,謂之定果,即叁乘共修之奢摩他、毗缽舍那,乃至佛果上的楞嚴大定、海印叁昧,胥爲所攝。或有入叁乘聖位,修習無漏定智所得的結果,謂之慧果,即是般若無漏聖慧,此聖慧展轉上進,能斷盡無始來一切障種習氣,成究竟之果德。到此地位始謂之佛,謂之真正覺者。

  統上教理行果,攝表如左:

  ┌佛教法物之搜集┐┌印度波斯爪哇等

  ┌教┤佛教史材之編考├┤錫蘭暹羅緬甸等

  │ │佛教經典之校訂││中國日本朝鮮等

  │ └佛教圖書之纂譯┘└西藏尼泊爾蒙古等

  │ ┌印度小乘學派──錫蘭等屬此

  │理┤印度大乘學派──西藏等屬此

  │ │中華綜合學派──日本等屬此佛學┤ └歐美新研究派

  │ ┌戒律─通─菩薩戒 別─七衆戒

  │行┤禅觀─大小乘各種止觀以及禅宗

  │ │真言─一印明以及無量印明等

  │ └淨土─極樂淨土或兜率淨土等

  │ ┌信果─研教究理之果亦諸行共果───信衆

  └果┤德果─受持戒律之果亦諸行共果───僧衆

  │定果─修習禅觀之果亦諸行共果───賢衆

  └慧果─修勝禅觀之果亦諸行共果───聖衆…佛

  觀右表所列,可知學佛,教理行果爲應有之程序,非可躐等。今世學人,大多昧教理而妄談行證,不爲邪魔所誘,即同生盲摸象,反使真理愈晦,招世人譏謗爲迷信,幸各努力,剪除斯弊!

  (法舫記)(見海刊十卷十期)

  

  

《甚麼是佛學》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陀學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