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

  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

  ──二十二年九月在世界佛學苑圖書館講──

  一 遺教之整治

   甲 法物館

   乙 圖書館二 學理之研究

   甲 錫蘭文系學院

   乙 中國文系學院

   丙 西藏文系學院

   丁 歐美文系學院叁 道行之修習

   甲 律儀林

   乙 禅觀林

   丙 密咒林

   丁 淨土林四 效果之成就

   甲 信果

   乙 戒果

   丙 定果

   丁 智果

   武昌佛學院,自去年改組爲世界佛學苑圖書館,成立兩種的研究室。因我不久要到下江去,所以將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略爲講明,以見圖書館亦即此中的一部份。但這次不能詳說,不過把全部的佛法,列在世界佛學苑系統中,作一種簡要的敘述。今年第叁期海潮音中,有一篇「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是我去年在廈門講的,比今日所講的寬廣些,可以作這次講演的參考。世界佛學苑的工作,即對于佛法提綱挈領的分爲「教」「理」「行」「果」四部份,從這四部份去作適當的工夫。

  一、遺教之整治

   教法即是遺教。我們研究佛學,而釋迦牟尼佛已涅槃,我們從何研究起呢?即依據釋迦佛所遺留下的教法而研究。此教法雖不全部是從釋迦佛的現身說法而有,然皆本佛陀遺教而發展。遺教的流傳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曆史,先曾普遍亞洲,而現在已普及全世界。佛法既經過很多的時代和環境的變遷,我們如要得到真正的教法,須有一番整頓治理的工夫,方可爲全人類所共遵共信。由此,須將世界各地的佛教,所有種種製度,寺院、佛像、經書等等,都能搜集整治到精確完美,以爲人類研究佛教的共遵共信基礎。故世苑有法物館、圖書館之施設焉。

   甲、法物館 凡關于佛教中的製度,寺、殿、塔、像、衣、缽、雕刻、繪畫等等,此皆屬于法物。又可分爲二系:1 美術系:此爲法物之能表現佛教的莊嚴偉大,而使人們生起欣觀美感而恭敬信仰的,此即佛教中之美術。近來歐美美術界甚爲重視,而于亞洲的美術中,尤占一重要的位置!2 史科系:此爲法物之可作爲研究佛教史所根據之材料的,如研究某一時代的塔幢等物,即可探知某一時代的佛教及社會情形。以上種種的關系,故有法物館的施設。

   乙、圖書館 即經書圖表等,此即爲現在這裏所研究的。亦有兩系:1 考校系:以經書有原本不同,或譯本不同、或版本同異、或成立以後發展變化,以及假托僞造等等的羼雜。凡有疑異之處,須細加考校,所謂「有疑則考,有異則校」。沒有經過考校流行的經書,或來曆不清、或後人僞托,如開元釋教錄等,皆載明有疑僞的經書,故須經過一番考校工夫,乃有真確可依據研究的教典。2 編譯系:編即編輯,以經過考校之後,須進而編輯,如大藏經或某種叢書等。譯即翻譯,如各國有的佛教經書或爲我國沒有的,而我國有的亦或爲別國沒有。如錫蘭巴利文藏中猶有我國所無的小乘經論;而我國的大乘經論,則又爲彼所無。華文、藏文、亦互有無;且歐美各國所無的更多,此皆須翻譯,而後佛教才能普及。要有真確的經典,須經考校的決定;要有共同的教法,須經編譯的溝通;然後可有共遵共信的佛教,宏揚到全世界,以成爲通行全世界之世界的佛教。

  二、學理之研究

   理,即依教以研究其所诠之理:即依教史和教法爲根據,而究其所诠表之理,此即學理的研究。但學理研究,在中國向來或泛覽經典而沒有系統,或從古來大德一宗一派爲次第;今既爲依據世界教史教法的佛學研究;則自與向來不同。佛法在印度大約流傳了一千六七百年,已有七八百年完全沒有佛法。然此流傳印度的千數百年佛法,可分叁個五百年來說:

   甲、錫蘭文系學院 釋迦遺教在印度第一個五百年所流傳的學理,今可從巴利文系的教典以研究之,此以錫蘭爲中心。由錫蘭而傳布緬甸、暹羅及南洋群島,世人稱爲原始的佛教。大約于佛滅一二百年,阿育王的時後,即用當時記載的巴利文,而輸入錫蘭、緬甸;而錫蘭的文字,亦即仿巴利文造成。然巴利文爲印度通俗文之一種,而印度之典雅文則爲梵文。至中國的經典所翻譯,則通于巴利文、梵文兩種。且梵文與巴利文亦無多大之區別,如巴利文雲「達磨」,梵文雲「達爾摩」。

   乙、中國文系學院 第二五百年,即佛滅後六百年,馬鳴龍樹無著世親等興世,宏揚大乘佛法,此爲大乘佛法昌明的時代。但小乘亦依舊與大乘同時流行。此期佛教即流入中國之佛教,複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處。故印度第二五百年之佛學,即可以華日文爲中心而研究之。現今廈門的閩南佛學院,即爲此系學理的研究。

   丙、西藏文系學院 西藏是中國的一部份,但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等等,皆與中國本部迥異,而佛學亦另成一系,此是印度第叁五百年之佛法。西藏在唐時有一部份佛教從中國輸入,而印度第叁五百年之梵文佛學,皆直接傳入西藏;且西藏之文字,亦由仿梵文造成。今尼泊爾──印度後期之佛典多保存尼泊爾──蒙古及中國之西北、東北等處之佛法,皆可以西藏文爲中心以研究之。且佛出生之迦毗羅國與尼泊爾最爲密迩,近今所發見之梵文經典多出其處。此即由錫蘭文、中國文、西藏文而爲叁系之佛學研究。

   丁、歐美文系學院 歐美各國的佛法,才數十年耳。初從錫蘭文流入,第二時期次從西藏文的輸入,最近由日本及中國亦將中國文佛學傳布。但西洋原自錫蘭等地佛法輸入,後即用西洋的研究學問方法,與西洋的科學、哲學、宗教、作比較研究,亦可另成爲新的歐美佛學。然此系之所要,乃在用歐美之文字,把以上叁系的佛法宏傳到歐美各國及全世界。

  叁、道行之修習

   佛法不同哲學單是理論和概念,其所有的理論和概念,乃是佛陀悟他的方便;故究竟佛法是要從實際行證到的。根據佛教教理而隨機方便的行門雖然無量,而歸納之不出律密禅淨四種:

   甲、律儀林 律即軌律,此即行爲標准的倫理道德。但與普通的道德殊異者,佛教的律儀,不但爲人生軌範,乃是可爲一切衆生由持戒清淨而達到出世叁乘賢聖之菩提果的。故戒一方爲定慧的基礎,一方即爲直達究竟彼岸的勝行。

   乙、禅觀林 即是修習禅定止觀的行,始于凡聖共通的四禅、八定,以及叁乘的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八背舍、十遍處等。大乘的法空觀、唯識觀、華嚴法界觀、天臺圓頓觀,乃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祖師禅等,皆攝于此。此正爲達到菩提道的定慧行。

   丙、密咒林 密咒、即真言宗──密宗。近來有人講到佛教,即分顯教密教;此是密宗發達以後所有的偏見,源出于日本空海所作的顯密二教論。其實大乘佛法一味平等,並不是這樣。如西藏阿底峽、宗喀巴等菩提道次第,分爲下中上士。上士依以發菩提心趣菩提果之教理,無二無別,平等一味。不過在修行的大乘行門上,有波羅密門與陀羅尼門之分。陀羅尼門,即此所謂密咒行的真言宗或密宗。故密宗不是教理上有區別,僅行門上的隨機不同罷了!日本的密宗,是從中國傳去的,有東密、臺密。東密兩部大法的組織,所謂胎藏界、金剛界。胎藏界是善無畏組織成的;傳說密宗出于南天鐵塔的傳授,亦出于善無畏之說。金剛界是金剛智組織成的。至不空叁藏,始兼而傳之惠果、空海。然中國傳密宗的不限于善無畏、金剛智,故密宗猶有一部名蘇悉地大法。而西藏之佛法則又大大不同,此在西藏佛學原論,頗說得清楚。將來,須綜合華文藏文所得,更徵之印度原文,方可成爲世界佛學之密咒行。

   丁、淨土林 律禅皆是依自力的行法,密咒與淨土雖同是依他力的行法而又有不同。通常一說到淨土,即以爲是念彌陀佛、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不知此僅是淨土法的一種;淨土有十方淨土,如東方有藥師琉璃淨土,上方有香積淨土,本界有彌勒兜率淨土。但往生他佛淨土,亦即證自心修證到之淨土,故是易行道。

  四、效果之成就

   教法是研究所根據的,理是所研究了解的,行是依研究了解之理而修習的;故修行之後,即有證果。證果的階段甚多,今且以四種來包括:

   甲、信果 學佛最先決的條件,即是發起真實的信心。但此信心並非泛泛的信仰,而是從研究教理,或實習修行後所得成的真誠確信。謂信叁寶、四谛、業果報等,真實不虛。若此信心成就,即成爲佛的七衆弟子之一。此七衆弟子,皆首須皈依叁寶,即信心成就的表現。信心成就仍可言持戒修禅定等,所謂「信爲道源功德母」,故信果成就始爲真正之佛弟子。

   乙、戒果 戒、即佛學中的五戒、八關齋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薩戒等,此即律儀清淨所得之果。若信心真切到要實行所信的法,則自然要受戒得到戒體,進而成就爲真能持戒的戒果。但在家衆,于信果成就,即可爲佛之弟子;而出家衆則不但信果成就,必須律戒精嚴無犯,由持戒清淨而得戒果,方能住持佛教,宏揚佛法,爲真正之僧寶。

   丙、定果 此即爲修禅觀所得之果。若定果成就,即入叁乘賢位。賢、即小乘中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及四加行之七賢;大乘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的叁賢。以成就定果即能暫伏煩惱,如修初禅成就,即能伏令欲界煩惱不行也。

   丁、智果 此智果即依上信戒定果增上所成就。在叁乘共般若與大乘不共般若,皆是修所成慧所引發之真實智,以能斷除一切煩惱而成爲叁乘聖果;成究竟之聖果──即成佛。故有信果未必有戒果;而有戒果者必有信果,否則戒非佛戒。有信戒果,未必有定果;有定果則必有信戒果,否則定非佛定。乃至有信戒定果,未必有慧果;有慧果,必有信戒定果。故此智果,即佛法中證生空法空之智慧,而非普通一般人所說之智慧也。若未有信戒定果相應之慧,但是狂慧。若定無戒信,但是味禅,執之則成爲邪定。若戒無信,但是人天善行,執之則成外道戒。要之、無信果則不成爲佛之弟子,故根本最要的在得成信果。

   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即由教理行果確樹修學佛法的體系,與境行果的叁法亦相合,謂佛理即境,律儀等行即行,信等果即果。故由教理明了;而信心確切成就,始能成爲在家之佛弟子;而其余行果則可隨力隨分修證。至于出家衆,則須于教理有能確切的了解,並能真實的持戒修行,成就信果戒果方可。若單是多聞智慧,而不持戒清淨,或雖能持戒清淨而不能多聞智慧,那是做一個凡夫僧尚且不足,而況爲聖賢之僧乎!故欲成真正之僧寶,住持佛法,須由解理持律,而做到信戒成就,爲真正之福田僧也。

   本館研究員在研究中修學,須解到行到,然後乃可教化衆生,自他俱達到賢聖之果。要把佛法真實的建立起來,自度度他,最低限度需信果戒果成就。故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中,應于此作特別努力的修習。

  (葦舫記)(見海刊十四卷十一期)

  

  

《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學之人生道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