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國民的道德標准
太虛
二十一年九月在武昌文化公學講
(郭宏居士輸入、楊慧英校對)
文化,是改善人類生活,使之向上進步的。這種文化的功用,雖然很普通,但至最高上的文化,亦不外乎此理。平常人以爲佛法是消極的,寂滅的,其實、佛法是使一切惡業消滅,將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實美善前途發展,發展最圓滿了就是佛。佛稱兩足尊,即是福、智的滿足。換言之,即道德、智識都滿足,達到最高人格之表現。並將佛在心境上所證明到的宣說出來,使人人共聞共知,成爲一個究竟改善人類生活的文化,就是佛法。但現今的中國,經過了許多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更加以最近之日寇、紅匪,國民都在災患困難中過日子。現在所最須討論研究的,也就是怎樣解除國民災難,而使之改善、向上,進步的文化了。但要曉得,近代中國的災患,乃從整個的外患而來。這種外患,把全國打得落花流水,並非偶然的事,實爲近代列強的立國精神,對于善弱的國族所必至的趨勢。所以,要想解除其困難很不容易,因爲四方八面外來的侵略,除非中國也變成近代國家,方能外抗而內安。然要建立近代的國家,但有現代軍事、政治是不成功的;要有現代軍政,先要有近代國民生産力和社會經濟能力才可以。否則,如要生痨病的人舉千斤之鼎,不但不成功,反之把鼎敲破,把人壓死。所以,中國叁四十年來,越救越亂,就是不知道從國民生産力和社會經濟能力上,去培植進步的緣故。再深進一層觀察,覺得在經濟上救,還是不成功的。近察中國民族性,很抱悲觀;由城市以到鄉村的男女,都受了西洋物質繁華的誘惑,把全副精神化成奢淫的欲望,並且還要不勞而獲僥幸的、現成的,以填滿他的欲望,由此,乃專以巧詐欺騙,爲得到非分享受之手段。這種的風氣習慣一成,就是二人的團體都結不起來了!既無二人以上可以彼此誠信,注重公共利益,遂令爲公共利益的心愈加其狹小。從前還能爲家族,現今只爲個人,成爲極端的自私發展。在如此整個民族墮落的狀況之下,只有消耗社會的經濟力,減少國民的生産力,萬萬沒有增進國民生産經濟力的希望。我們中國向來以農業立國,到今時不但五金、木材、布匹、器皿都用外國貨,就是米面都要靠外國輸進,其余,更不必說了。既沒法去培養國民生産力,軍事、政治、就無從建立。所以中國民族,現已走到絕路,決非少數賢者所能挽救!因爲到現在,差不多要做一個好人,都要偷偷地去做了。但如果全國人各各都負起責任來,深深覺悟,痛改前非,下全國民道德的動員令,以爲對治國民痼疾的方法,第一、就是尚儉樸,將外來物質浮華的欲望減輕,方可以保存一點生産資本;第二、要勤勞,乃可使生産的經濟力量得以進步。雖然、這若仍使用欺騙的心,難竟其功,所以第叁、要誠實,務使心口一致,言行一致,乃能得彼此間之相信。去做公共事業,把私心減小,以公共利益爲前提,所以第四、要爲公。將此心理推廣到一縣、一省、一國,不但建立近代的社會國家,且並可爲國際一種向上進步的文化。然而這種文化,並非紙上之文化,口頭上的文化,要在實際上去做到的文化。現在,中國從外國輸進來的新思潮,簡直把全國思想界弄得五零八落,你說是道德,他說是罪惡,你說是改善人類的生活,他說是阻礙社會的進化,邪說風行,使國民墮落,道德只成了一種空談,沒有辦法。
各位要在此辦法當中找出路,佛法才爲唯一的需要。我今天講:「如何建設國民的道德標准」,就是怎樣把人類的道德標准確立起來。道德基礎鞏固起來,要有一種最圓滿學說,能立能破,方能使人類必需的道德原理成功,開揚不可磨滅的真理。在佛法中,可以提出很簡單的二種觀念:一、衆緣主伴之互成:無論什麼萬事萬物,有爲主的主因,有爲伴的助緣。如這張木桌,木爲主因,再加人工等等助緣,有衆緣互相的關系,才成此一桌,宇宙間真很複雜,有各各主因之主,有各各助緣之伴,成爲事事物物一種東西。以及一個人也如此,需要許多相關系的助緣:如呼吸空氣、水土、陽光等,都是助人生存的要素,你若把這普遍的衆緣破壞了,結果自己非滅亡不可。由此看來,入非爲公去私不可,這是普遍的原理,宇宙的大法。要爲公,便不可互相欺騙,各人勤儉,若如此做去,方有辦法。第二、唯識因果之相續:凡人經過許多行爲,都蓄爲心中習慣,若是一種不好的業,一定結不好的果。這、各人反省內心一下,就知道了。有時良心發現,想將一種不好的行爲改變,但習慣已成,一時難改。個人如此,而社會國民心理亦然;惡風氣既成,雖有一二賢者,亦難挽回。近來的人做事,只問目的不問手段,爲罪惡之大源;以爲只要達到目的,雖殺人放火而不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若明白佛法,不種善因,不得善果,要實現其良好之理想,必須建立人生道德的基礎,當下就成爲良好的行動,將世界邪說之風掃盡無余,方能建設道德文化。這種文化,才不是紙上空談的文化!
(見海刊十叁卷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