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生手冊──小學生與國中生 (海濤法師編著)▪P4

  ..續本文上一頁己的愚癡。自己要做好,也要尊重別人。

  ◎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說話,說話是一種責任,不是權利或享受,要尊重對方的自尊心。

  ◎做一切好事要把握時機,也要把握因緣;因緣消逝才想做,就來不及了!

  ◎任何人都是自己行爲的鏡子!看他人的優點,自我鞭策;看他人的缺點、反省自己。

  ◎“忍”是勇氣、擔當、奉獻、負責的表現,有“智”的人才會忍,有“慧”的人才會忍。

  ◎融和是一種容人的雅量,一種平等的對待,一種尊重的言行。

  ◎有緣相敘,應說些有益對方的話;無緣相聚,必以安祥祝福對方。

  ◎去寬容你的朋友,並不能說明你的大量;能正確地去諒解你的敵人,那才算是到達了“寬容”的真谛。

  ◎即使是個平凡的人,也有足夠的力量去關懷別人,因爲他的生命,由承受父母與親友的關懷而茁壯;他的心靈,自然也以關懷爲基本動力。表面上看來,關懷是一種付出,其實是無可比擬的收獲,是自我實現的光明大道。

  ◎犯錯是平凡的,能夠改過自新或原諒別人,才是超凡的。

  ◎天堂在那裏?天堂就在“饒恕的愛”裏面,一顆有愛的心,一個有愛的家,一個有愛的社會,一個有愛的世界,就是天堂。

  ◎快樂的秘訣,不是做你喜歡做的事,而是喜歡你做正確的事。

  ◎美不是出現在自己的鏡子裏,而是出現在別人的眼睛裏。

  ◎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絢爛,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動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靜。惟平和,才見生命的廣大;惟平靜,才見生命的深遠。

  ◎在書本裏可以尋找知識,但不能找到“智慧與真理”,因爲智慧和真理只能自己親身去體驗。

  ◎誤解了別人,第一是反省;被別人誤解了,第一是寬容。

  ◎不重複犯錯,錯誤就成了功德。

  ◎最苦惱的不是醜人,也不是漂亮的人,而是認爲“相貌”比什麼都重要的人。

  ◎不知後悔是個錯誤,只知後悔而不知改進,更是個錯誤。

  ◎如果你能知足,並擁有豐富的內在美,雖然沒有財物,你仍擁有至寶。

  ◎用一顆感謝的心可治好萬病,這是信仰真理者的體驗。

  ◎對別人好不是一種責任,它是一種享受,因爲它能增進你的健康與快樂。

  ◎不要計較別人給自己多少掌聲,先給自己一些掌聲吧!

  ◎掌握幸福秘訣的人,就是以他人的幸福爲幸福,以他人的喜悅爲喜悅的人。

  ◎不論何時,只要你心懷自大、自滿、自私自利的想法去做任何事情的話,你都不會成功。不論何時,你只要變得無私,充滿愛心,也不自大自滿時,你會發現在自己的背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使你在人生正確的方向邁進時,永遠不會失敗。

  ◎生活上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千萬不要去跟別人比較,也不要與人計較。

  ◎不埋怨,就是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金錢、地位與學曆是無法幫助我們建立“品格”、增進“智慧”的,唯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在苦難中學習到這寶貴的功課,即品格的成長,智慧的成熟。

  ◎想過快樂幸福的人生,應該從認識自己、關心別人開始努力。

  ◎自己喜歡的,不一定是好的;不喜歡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人生在世,有時要犧牲自己的喜好,把興趣轉爲責任,去做利益大衆的事情。

  ◎求知要進一步想,處事要退一步想。

  ◎能幹者,則要多受一點折磨;不能幹,則要多受一點委屈。

  ◎了解一個人需要的不是時間,而是彼此撤去心防。

  ◎言語中只有原諒,只有希望,只有喜悅。

  ◎沒有愛,生命將不可能存在;沒有愛,生命將會是痛苦,生命將會是一種懲罰。我們必須學會愛的技術。我們也需要互相支援,以建立一個有愛的家庭、單位、社區。世界是好是壞,全視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愛的方式。

  ◎愛,會滲入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爲,我們的身心都變得和諧、快樂、輕松,能安全渡過一切傷害,了脫忿怒、煩惱、恐懼、焦躁。

  ◎慈悲自然就會創造一種正面的氣氛,結果會覺得平和與滿足。只要是一個慈悲的人所在之處,那裏就會有一種快樂的氣氛,甚至連狗和小鳥都很容易親近那個人。

  ◎悲心的人,言語中只有原諒、只有希望、只有喜悅。

  ◎以愛來奮鬥,有愛,就要行動!我們是爲愛和寬恕而生而死。

  ◎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口袋裝得滿滿,永遠比不上腦袋裝得滿滿。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我們不能一有成績,就像皮球一樣,別人拍不得,輕輕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績越大,越要謙虛謹慎。

  ◎昂著頭出征,夾著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戰的人的常態。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不謙虛的話只能有這個辯解:即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

  ◎有了一些小成績就不求上進,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個階梯,這固然很好,只要還有力氣,那就意味著必須再繼續前進一步。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固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

  ◎當有我們在責備別人時,豈不是也在間接寬容自己。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爲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叁歲至老,六十不改。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對人要和氣,但不要狎昵。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只要不因憤怒而誇大事態,就沒有什麼事情值得生氣的了。

  ◎思而後行,以免做出蠢事。因爲草率的動作和言語,均是卑劣的特征。

  ◎“驕傲”兩個字我有點懷疑。凡是有點幹勁的,有點能力的,他總是相信自己,是有點主見的人。越有主見的人,越有自信。這個並不壞。真是有點驕傲,如果放到適當崗位,他自己就會謙虛起來,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謙虛的學生珍視真理,不關心對自己個人的頌揚;不謙虛的學生首先想到的是炫耀個人得到的贊譽,對真理漠不關心。思想史上載明,謙虛幾乎總是和學生的才能成正比例,不謙虛則成反比。

  ◎對一個尚未成熟的少年來講,壞的夥伴比好的老師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對于要檢查別人心靈的人,柏拉圖要求他具備叁樣東西:知識、仁慈、膽量。

  ◎友誼之光像燭火,四周黑暗的時侯最爲耀眼。

  ◎關懷別人的人在兩個月中交到的朋友,比那些要求別人關懷自己的人,在兩年中所交到的朋友還要多。

  ◎容易發怒,是品格上最爲顯著的弱點。

  ◎每一個重複的脾氣都是習慣的養成,脾氣愈久,動作就愈成熟,直到你無法控製。

  ◎脾氣若不加以抑製,不久之後它就會成爲你生活的必需品。

  ◎使我毀滅的是朋友的激情,而不是敵人的憎惡。

  ◎外在美可以贏得贊美,但必須有內在美支撐。

  ◎同是一件事、一句話,如果用和氣謙虛的態度說,往往會幫助我們達到目的;反之,費了很大力氣,不但無法達到目的,甚至可能引起大家誤會,造成反彈。

  ◎拒絕借錢給朋友,不會因此而失去朋友;反而是借錢給朋友比較可能會失去朋友。

  ◎容易發怒的人,情緒智商也不怎麼高,是小人利用的對象。

  ◎假使你想避免看到愚人,你必須先打破自己的鏡子。

  ◎有些人學習了一生,而且也學會了一切,但卻沒有學會怎樣思想。

  ◎黑暗籠罩著整個世界,但理想卻光芒四射,無比燦爛。

  ◎有所成是因爲用心。如果有很多機會,但不用心,就不會成長。

  ◎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爲最好的,只要求我們做最大努力。

  ◎我不識何謂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者便是;我不識何謂小人,但看每事好占便宜者便是。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

  ◎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

  ◎勇敢和必勝的信念常使戰鬥得以勝利結束。

  

  

《學生手冊──小學生與國中生 (海濤法師編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