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倒果覺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

  倒果覺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

  太虛

  ──二十二年八月在廬山大林蓮社講──

  一 證境與說法

  二 境法與行法

  叁 法界緣起

  四 信行思修

  大林蓮社今日開歡迎戴季陶先生演講會,我本是來參加歡迎的;乃各位乘此時機,要我說法。在佛法上之所謂法,本是不用說,不可說的,因爲宇宙萬有以及衆生本來面目現現成成的,都叫作法;就是各人的本身,也就是法。所以揚手舒目,法法現成,還有甚麼可說的呢?

  一 證境與說法佛所證得的,也不過將自己的智慧,觀察明了此宇宙萬有本來面目的清淨真相,原是如此如此,而于此宇宙萬有的本來面目,畢竟不增一毫,不減一毫。但是此法界真相,非到佛之聖智境界,不能正遍覺知;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盡知。衆生爲無明妄想煩惱覆蔽,不自證得;雖不證得,而法界本來面目,還是清淨無所損減,故曰:“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不過、未經佛證得開示之先,此法界真實性相,不能顯其功德妙用。如科學家發明地心吸力,而此地心吸力,並不是發明家所創造、所增益,而是固有現成的理性;不過未經發明家之發明,就不能運用到科學上顯其效用。佛之證得法界真實性相,亦複如是;必須仗佛證知,乃得其用。所以佛學,可以說是慧學,因爲是要憑各個心中開發光明、智慧,以體驗觀察法界真實性相故。佛將自己所覺悟證到的,以自覺覺他,以先覺覺後覺,乃因之而有教法。但此教法,只是方便施設。如過渡者,雖藉舟航,既到彼岸,還應舍舟。故經雲:“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此說來,說法亦如地心吸力者用語言文字示人以地心功用;又如舟航之渡人到達彼岸,對于未知未到者,仍爲過程中必不可少者也。

  二 境法與行法佛所說的法,約分爲二:一、是境法,二、是行法。

  所謂境:即佛智所證清淨本然之聖境。凡夫爲無明煩惱所蔽,不見宇宙萬有真相,正如醉酒者、寐夢者,迷執昏亂。故佛宣說境法,使衆生亦能依稀仿佛,知有佛境可證。譬如未到廬山者,示之以照相繪圖,使未到者亦得知其大概。

  所謂行:即佛所說六度萬行,戒、定、慧等修行方法,可爲知有聖境之凡夫,作舟航之濟度。誰是方便設施,亦系示人以必由之途徑也。譬如示人以到廬山之途徑,何處乘船,何處搭車,何處坐轎,令未來此者,亦可依之而行,以直達廬山。佛之教人,亦複如是;將自己親證聖境之方法,廣爲詳說,使聞者如法行持,得證聖境。佛以方便善巧,宣說境與行的真相和妙用,是謂教法──即叁藏十二部經典是也。現在能說之法,即是依佛之教法而說之。若談說法,剛才戴先生所說的已甚完美;如說:今日能在此清涼道場說一席話,都是受惠于諸佛、聖賢、父母、天地、國家、社會、乃至一切衆生的種種因緣而來;這就是佛法中的一攝一切之意。又如說:我們要推此清涼,使人人均得享受;即是要人人起大悲心,發廣大行願,使未得安樂者同得安樂;以身心供養法界衆生,普利一切,普度一切;這就是佛法中一入一切之意。這一攝一切、一入一切的意義,即華嚴法界緣起之理。

  叁 法界緣起所謂緣:即衆多關系互相融攝之謂。凡宇宙間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小而至于一毛頭許,大而至于地球、日輪,皆是由衆多的緣湊成的;既成此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乃至一毛頭許體相,他的效用,都是影響到全法界而能互攝互融的。知此、即可見到遍法界的一切事物,皆是諸緣所生而無自性,是即一攝一切、一入一切的法界緣起之真實義谛。

  人類在此法界緣起中,亦是依仗衆多之緣而成,特身心較爲完密而已。宣說佛法,就是要各人依此法界緣起之理,推而至于家庭建立,社會建立,國家建立,乃至日光所照,霜露所墜,空氣所通,皆互有關系恩德。唯見其互有恩德關系,自能相生而不相害,並行而不相悖,豈有損人利己以逆其性的呢?如此合理生活,自然唯以公衆利益爲前提,這豈不是人人行菩薩行,個個具菩薩道嗎?譬如以清淨眼觀晴明空,圓滿大覺,顯然吐露;此華嚴法界緣起之理,亦即爲宇宙人生觀之最完美者。由此可知佛法並沒有神秘、奇怪,確是極爲平實。

  四 信聞思修佛法大旨雖是如此,而實際行持,卻甚困難。那末、最初實行的基礎,就要在一個信字;如果信心充足,便得相應。若要堅固此信的功德,大約須經叁種步驟:一、聞所成慧,慧、即是了解的意思。因聞經典及讀誦研究,久之推究觀察,通徹明了,使信心成爲解信,則較爲有力。

  二、思所成慧,此思字、非平常所說之思想,乃心之意志活動力,亦即一切行爲之動機。因于聞法了解中,既得解信,從此可以實行。故此思慧,與王陽明所說知行合一之知字相同;乃是依佛製、戒律、心體力行。如儒家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以及“克己複禮”,乃至“止惡修善”等說,皆與持戒之理吻合。由此發慧,亦名戒相應慧。

  叁、修所成慧,修、即修改、修正、修煉之意,其重要在于修禅定──將心力集中統一。因思所成之慧,尚未將萬善心力集中統一,不能發生廣大功用。譬如一大國家,土地雖廣,人民雖衆,生産雖富,但因國力不能集中統一,反不敵一小國之集中統一者爲強有力也。又如電力:必要有蓄電池、電線、電泡等,以集中其電力,乃能發光;否則、散漫無用。故今所說修所成慧,重在于定,亦即定相應慧。依此定慧均等,作普遍之觀察,乃可引生如實普照之慧日,而成無上大覺。

  雖說叁種步驟,其主要點皆一貫于慧,而又須定、戒、相資,乃得成就。因爲無定之散慧力劣,而無戒亦不成正定;又無聞所成之信解,亦不能持戒及明其所以。故必從聞而思,從思而修,漸次而入,乃可成辦。或有迳從修定以爲得學佛之捷徑者,往往入于魔邪!因爲從無始以來一切妄想習氣,尚未從聞思上,逐漸將它掃除修正,而驟修定以集中心力,強使止息,譬如一間屋中,內藏種種危險汙穢之物,而不將它打掃幹淨,徒將門封閉以爲得計,一旦內面的東西擾亂起來,那是可以將屋及人都被害的。故發心學佛,必先多從善知識聞法,讀誦經典以爲基礎;然後信解持戒,將一切習氣煩惱逐漸改善除脫,自能坦坦蕩蕩心地安甯。再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才可任運流入薩婆若海。(源輝、黃暄初記)(見海刊十四卷九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