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由心
太虛
──十一年四月在黃陂自新堂講──
世間衆生所以受種種生死流轉之依正苦報,皆由靈明真常之本心性不覺而有迷惑,後因惑而造業受苦,輪回不息。然此迷惑既本非由外而來,乃自心所變現,則其體性必屬虛妄不實;其本來之妙明覺心,仍不失壞不變異。此迷惑既系虛幻,自可用對治法以磨除之,及至垢淨對除,則吾人一心靈明不昧之本體,既得顯現而出,生無量智慧光明矣。茲繪一圖如左:
神造
│真│ ┌──世界────迷───物質
│果├─┤┌─心 自然 真
│體│ └┼─眾生────悟───惑………業……果
┌──┘ │ 體
│真 │
│心 迷───┤
│性 │
└──┐ │
│真│ ┌┼─惑──┐
│因├─┤└─心 ├───────真果體
│體│ └──顯──┘
右表顯迷悟皆由一心,在迷者則謂世界衆生或爲神造,或由物質和合變化,或爲自然而有,其實皆非。至宇宙人生觀能夠澈底覺悟之人,方知世界衆生之顯現,乃由真心性之迷惑造業而起,故研求種種法門以蕲達到斷惑止業之目的,則世界衆生之幻象可以永不起,而種種之痛苦解脫矣。
學佛之次第,有信、解、行、證四級。若但有信、解,而無行、證,則吾人亦不能稍得受用。如吾人雖聞知世界衆生皆由心現,而現前已受根身、器界之果,仍不能直下解脫。所以者何?以有過去世之煩惱業力爲之系縛,故須設法對治之磨除之。然佛法無量,以五戒、十善爲人天之種子,人道之初基。
衆生因迷惑而造身叁、意叁、口四等十惡業,由其作惡之上中下品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等叁惡道,欲脫此苦,須修不殺等十善業以治之。善業而感善報,既如前說。然善力究有時而窮,終未究竟,終屬有漏無常,故更進一步須知叁界、六道猶如火宅。惡報固當避免,福報亦應舍離;須勤修出世大法,而求究竟解脫。出世法之初步,謂止惡行善、修習禅定、智慧等法,滅苦斷集漸次證入于阿羅漢、辟支佛果。然此中小二乘,只能自了自覺,斷惑止業而已,其一心根本之迷──即無明──尚未打破也。故又進一步言,若能了知吾人常住真心本來具有無量恒沙智慧功德,在迷不染,在悟不淨;即妙有而真空,即真空而妙有,勤修六度萬行,不住二邊,直顯中道;若是修行者,謂之菩薩。其間等級甚多,漸次增進,及至圓滿,遂頓破無明,德用顯現而成佛果。
人天乘似積極而消極,中小二乘以擇滅爲手段,但求自了,故亦屬消極。惟菩薩乘爲真積極。菩薩發心,當發四弘誓願;依願起行,行到願滿,即成佛果。菩薩行仍以止惡行善做起,自從此做,兼勸他故;能明理遣相,可爲菩提助緣,非複有漏種子矣。(王淨元記)(見海刊叁卷十一期)
(附注) 出前川聽法紀聞之叁,原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