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性命之學
太虛
──九年十二月在長沙講──
就中國人向來對于學問之見解,惟身心性命之學,始謂之實學;其余、皆視爲膚淺浮泛,故今試與諸君一商究之。略分爲叁:
一 悟身心性命之真理
欲發明身心性命之真理,且先作一圖,然後分別解說之。
(連續假) (連續假)
──(對待分位假)── ───────(連續假)
(和合假) (和合假)
┌萬事萬物……意境─┐
世┤ ├──┬───身───生機────命─────虛妄
└萬理萬想……意識─┘ │ │
├───┤
五 五 五
塵 根 大
│
│
了 業
知 識
│
心───覺體────性─────真實
孰真孰妄,孰虛孰實,觀察明了,無倒無迷,始能悟徹真理。先就兩直線以觀之:心性真實,身命虛妄,此身心性命第一重之區別也。次就交互關系線以觀之:身固虛妄而所依五大之地、水、火、風、空則清淨周遍,體即真實之性,且眼、耳、鼻、舌、身五淨色功能亦近心真。心固真實而所帶業識則爲虛妄之命根,且內二了知亦展轉仗托起爲前六了知,依發五根,緣取五塵,流變身意境識之妄。故身與心俱通虛妄真實,命則惟是虛妄,絕無真實;性則惟是真實,絕無虛妄:此身心性命第二重之區別也。了知心依五根變緣五塵,第六了知心之單獨變緣假相之身,對待以成宇宙我之遍計意識境,則爲虛妄中之虛妄。生機、乃業命所持于身之生活機化,爲妄幻之勢限,即衆生之生死是也。阿羅漢號無生者,亦無此而已。覺體、乃即身自性性一切法之真心實性,爲真妙之體用,因中名如來藏,果上稱佛法界者是。衆生以生命爲自己,執著假相之身、意識之心,以馳逐于宇宙物我之意境中,完全昧卻真實之性;佛以覺性爲自,而具有五大、五智之妙相妙用,隨緣現爲身根、境界,一一周遍清淨,圓無障礙,畢竟永斷虛妄之命。虛者虛假,即連續和合對待之叁假。命、是“業識流動連續”假相,止動不續即滅,故非實在。身、是業命生起連續以和集凝合四大、五蘊之假相,連續斷時,散夥不合即滅,故非實在。迷自身之和合連續假相以爲實在,依之展轉複起自他、內外、物我、彼此乃至萬事萬物、萬理萬想等等對待假相;然一冥心息念即滅,故非實在。凡可滅者,必有始起,有起者滅,必是幻妄。無幻妄者曰真,故真者圓滿清淨義;無虛假者曰實,故實者自在平等義。了然悟知常住、周遍、圓滿、清淨的心真實性是自己,看破向來錯認爲真實的世間身命,如海一漚,起滅無從,將從來認虛爲實、認妄爲真的顛倒想打銷了,便是發明身心性命之真理的效果。二 修身心性命之正行若在有志之士,既知道了本有常住、周遍、圓滿、清淨的心真實性是自己,是事實上可以顯得的;現前的世間身命,全是由慮知意識所變幻而起的虛妄,是事實上可以解脫的;又豈肯但以得著此一點理解便自滿足,勢必于實際上親到親達,方肯休息。但是由識而業,由業而命,由命而身,由身而境,由境而識,由識而業,成一旋複,如環無端。今知業命、命身、身境,皆已由前識先業爲限定,但一概不複再認他作主人翁,置之器具、家夥、奴婢、仆厮之例便好。由境──世出世法──而識,由識而業,則爲現前可以作得主的。于此首先決定一個主意,即但認心真實性爲自己,決定不再被這個身命驅使,爲他做奴隸,向世上起種種識,造種種業。次再決定一個主意,專使用這個色身命力以供養久遠劫來展轉爲父母子女、恩愛怨敵、相殺相生、相負相累的世間衆生,使皆回向心真實性。次再決定一個主意,掉轉那意識來專觀心真實性爲境,隨順之以造作種種無染無著周遍清淨之業,令漸漸與命機的身世相遠離,而漸漸與性覺的佛聖法界相親近。次再決定一個主意,完全舍了塵境,專從根之內、內旋歸心真實性,知心一契真性,覺體便得圓露,妙用便得頓彰,而業命之根解脫矣。修此四決定意,爲總持之正行,其余種種隨便之行;無量無數,不能盡言。叁 破身心性命之謬執前來所說,若在心中空空洞洞毫無成見的人,便可悟理而修行矣。在舊時由或受他人之告教,或出自己的思想,先有了一種成見的人,于此未免發生種種疑惑違拒之念,今姑就普通者釋之:第一、只謬執身世以爲真實者,其目的唯在世間上支持此數十年身命──或單爲一人,兼爲一家、一國、一大群皆然──,好衣好食,睡得活得,身安世安,無病無難;或者更加專求美色淫逸爲樂──前之發揮其食色之嗜欲,大都人與畜生所共通者,故曰人之異于禽獸者幾希也──;或者別加專求財産禮富爲樂;或者此外加求世間習俗所成種種遊戲嗜好之事物爲樂;或者又專求權勢榮貴、名位譽聞爲樂,要求個“身死功名留世”以爲最高目的。其學理之代表,在中國則孔教──孔教雖溯于業命,但付之莫知其所以然之天命,而唯專事于身世也──,在近世則各種科學皆是。萬物萬姓,所謂自然之科學也;萬事萬理,所謂精神之科學也。其所托之哲理:一、意境意識的唯心論或心物二元論,二、唯五塵的無元然自論,叁、地水火風的原質原力唯物論,四、唯空的虛無論,唯生機的生活元子論;要皆無業無果的斷滅論。總持此科學、哲學的,則唯進化論是。內持生化之機,外覽物類之性,貫攝自然精神諸學,唯心、二元、自然、唯物、生元諸論,除留曆史的功名在世間,並在無常中求得兩種常,執爲真實:物類種姓續生不斷,常一;物種生化唯進無退,常二。此唯意識謬執之境,除其所執之身世外,皆其所未知也。笫二、進而謬執身命爲真實,把身外之人世頗淡忘之,但取身之生活機化養之煉之,成所謂神仙者,以化其身而延其命,東亞各國諸修仙者屬之。除其所淡忘之人世及其所執之身命外,皆其所未知也。第叁、進依業命所生謬執,若天命、天數等,創造主宰天地人物之天神等、冥性等──若老子所雲:“有物渾成,先天地生”等──、神我等宇宙終極實體之盲意志等等。蓋業命爲各個生命之根,亦爲宇宙生命之原故也。余若謬執鬼爲本者,不知但是世間物類之一,由業轉生而已。意識偶斷,謬執空爲本者,不知此但無意識之分位而已。凡此皆屬意識謬執之境,都未知乎真心實性者也。世間凡夫,從來只知物質爲身,意識爲心,生命爲性,故但能走由世而身、由身而命、由命而天──業因──之一條路;于由根知而心性一條路,向來未通;故但能究極乎業命,執此虛妄以爲真實,誠所謂迷中倍人也。
問曰:命若但是虛妄,唯性是真實者,何以孔子曰:“天命之謂性”?又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答曰:彼所謂性,但是物類類性──即衆同分──。譬如由業因──天、報生──命、爲人類──性,既爲人類,生有人類同分之理──率性之道──。當照人類同分之理修行,正孔教專重人事之旨也。窮貫通萬事之理,盡類續萬物之性,以歸至于命元,故謂孔教亦上溯業命也。
問曰:然則佛書中所雲之法身、慧命,其又謂何?答曰:法身、謂實性之體、相、用大,慧命、謂真心之妙覺明知,此唯借身命二字爲代名而已。
(見海刊一卷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