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心理學之研究

  佛教心理學之研究

  太虛

  ─十四年春初在武昌佛學院講─

  佛法廣博幽深、無乎不備,無乎不精;經論組織亦盡善美,無待後人弄斧。但應時世要求,以科學之方法爲分類之研究,亦吾人之責!心理學者,爲近世科學之要部,以後進之故,未至大成。佛法雖廣,要歸一心,故于心理闡之特詳。以此特詳補彼未成,佛教徒之義務有在,今略研究以立斯學張本。

  世俗心理學,就生物及常人心理作用觀察,但爲敘列述明之記錄而已。過此以往,則爲溢出常人經驗範圍,非本科所應有事。佛教心理學不然,集類推論而外,又必決擇善惡,指示修證,而後此學有所應用,不至空談學理。茲分叁類研究:一、情的心理學  隨生系愛之爲情,謂隨所生異熟報之生命,系縛愛著,以末那我癡、我執、我慢、我愛四惑爲中心。楞嚴以想輕情重分衆生之升沈,故鬼、畜、人、天、一分菩薩皆未離情,但有多少分別而已。瑜伽四真實中此爲世間真實,即是世俗常識。此類心理,既須究明末那四惑,同時必顯末那內執之賴耶,與外依之六識,由之以及相應心所、相分色法、分位假法等;徹底究竟,即此已非世俗心理學家所能望其項背,況後二類心理學耶。

  二、想的心理學  慕勝求真之爲想,或不滿意于現前之生活而別慕高遠,或不信任于幻衆之境界而推求真實,如希生天,願生淨土,及修世出世之定慧等。此種心理以第六識之作用爲最強,人天菩薩皆有而優降不同。四真實中爲道理真實,由觀行起,專爲研求真理之哲學、科學亦屬之,乃情的轉爲智的之樞紐也。

  叁、智的心理學  如實現知之爲智,謂現證諸法實相之無分別智,即淨分之八識與五遍行、五別境、十一善心所爲體。菩薩、如來同具而惟佛爲證極,四真實中爲淨智真實,由智證得。

  如是叁類心理,亦可合爲二類:情的心理與想一分,爲凡庸心理學,四惑所染雜故。智的心理與想一分,爲增上心理學,四智所清淨故。如是叁類二類,皆前染後淨,如欲修證,當舍前趨後。其方法如經論明,茲不詳述。綜上所說,結成左表,作嗢柁南。

  世間真實─常識

  鬼畜┐

  ├ 情的心理學............隨生系愛曰情┐

  │    │

  人天┤  道理真實─觀行  ├凡庸心理學─四惑所雜染心

  ├ 想的心理學............慕勝求真曰想┤

  │   增上心理學 │

  菩薩┤  淨智真實─智證  ├增上心理學─四智所清淨心

  ├ 智的心理學............如實現知曰智┘

  如來┘

   (顯教記) (見海刊六卷叁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