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的真面目·35:從大乘“六度法”說起

  35:從大乘“六度法”說起

  大乘菩薩道的主要法門爲六度法(即六種波羅蜜,第六種爲其根本):

  1、布施:即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怖施叁種。所謂無畏怖施,是見衆生苦痛、恐怖、煩憂時應無條件盡量幫他從這種不良狀態中解脫出來。在諸布施中,法布施最爲殊勝。

  2、持戒: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無一淨戒不持,無一善法不修,無一衆生不渡。

  3、忍辱: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佛門認爲能忍辱者恰是世上最勇敢的人,一個能超越和戰勝自我的人,他一定有力量超越和戰勝一切。

  4、精進:勇往直前、百折不撓,永不懈怠,持之以恒。

  5、禅定:外不著相,內如如不動,了了分明,攝心收念,心不隨境轉、不隨境升滅。

  6、智慧:清明朗澈、自照照人,自覺覺他。

  (注:詳細情況請閱讀佛門相關經典)

  從具體的修持上講,一切心法都不出于六度:以布施度唯我、悭貪、培植菩提心、攢積福慧資糧,以持戒度放逸、惡因,以忍辱度嗔恚、暴戾,以精進度懈怠,以禅定度散亂,以智慧度無明、愚暗。說到底,六度就是戒、定、慧叁個總的法則之衍射。戒是禁戒,不造惡因,自無惡果,弘揚善業。禅定是正定,必須以定來對治散漫和妄心,一切智慧均是妄念風平浪靜後才升起的。慧是慧照,惟智慧觀照(觀時不起分別心),方能息妄,所以佛說一切法,無不以智慧爲根本。作個譬喻,戒如防賊,定如縛賊,慧如滅賊。

  菩薩是從平凡人做起,一直到成佛爲止,共有五十幾個階段。到了等妙覺大菩薩果地時,智慧神通幾乎與佛無異,離成佛便只有一步之遙了。修大乘六度者,應常以“叁輪體空”作觀,不著于“人、我、法相”,比如單就布施而言就是不住相布施,能施者,所受者,以及所施之物謂之“叁輪”,我們行施後,此叁輪相皆不存于心中,這就叫叁輪體空。日常中即便我們還做不到叁輪體空,也是應以“觀照”的功夫,觀到叁者“本性”的皆無所得,漸漸達到叁輪體空的無相之境,從而得到無限的福慧功德。六度皆是有“叁輪體空”的,此才合于“般若實相”。因此,修行人所修六度法,只有不執著“人、我、法相”叁輪才可算是波羅蜜,否則就只能得到人天有漏的福報,那就不能到達涅槃的彼岸了。

  另外,一般來講,行大乘菩薩道是以因地修行時的發心和願力大爲標准。凡有能發自渡渡他、自利利他的心,便是菩薩(稱因地菩薩)。一般情形下,初地以上菩薩才是有了果位的菩薩(稱果地菩薩),而八地以上的大菩薩便爲不退轉菩薩,即再入俗世也不會再迷失自己。至于有否斷諸惑,得神通,是另一碼事,所以菩薩中,有許多是凡夫相狀的人。而阿羅漢則是以求自己解脫,斷諸惑,得神通爲標准(但有種慧解阿羅漢也沒有神通),能斷盡叁界見思惑,得六神通者便是阿羅漢(稱俱解阿羅漢),所以阿羅漢位中,皆是聖者。菩薩之所以高于阿羅漢者,是因爲大乘高于小乘,發心大高于發心小,並不一定神通會比阿羅漢高。阿羅漢之所以低于菩薩,是因爲阿羅漢爲小乘修行,最後仍要回小向大,修大乘菩薩道才得以究竟圓滿(成佛)。

  不過,從根本上講,大小乘之別也是一種方便假說,在現實中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輕看小乘修行,或對小乘修行說叁道四,更不可以憑凡夫的見地去揣度小乘聖人,因爲我們尚未開啓出基本的覺慧,予人予事只是以自己所見所聞的現量爲准,其實,普通人能斷盡叁界見思惑嗎

   如果我們連小乘也達不到,又何來大乘?沒有小乘爲基礎,大乘也不會成功。只要我們不肯如法,別說當阿羅漢這樣的聖者了,怕是來世連人身也保不住(那就無從修道了)。

  阿羅漢已完全熄滅各種煩惱,不再有生死業之生起,是應當受人天供養的聖者。由于已斷煩惱和證得涅槃果(稱有余涅槃),在修道上已無可修學(指無爲而修),故阿羅漢又稱爲無學聖人。佛經中說阿羅漢不受後有,即是此種聖人再也不需要來這世間受六道輪回之果報了。從修學的完整性來講,小乘四果大阿羅漢與佛無異。從修行的徹底性來看,阿羅漢只是沒有佛的覺行完美和圓滿,所以佛是“無上正等正覺”,而阿羅漢則只稱“正覺”。打個並不妥貼的比方,二者都有本科學位,但佛是北大畢業,阿羅漢是地方成人大學之類畢業。我們凡夫則是幼稚班或小學生。

  其實任何人,只要肯入佛修行,無論大乘、小乘和中乘(獨覺、緣覺稱爲中乘),都是在向終極的究竟圓滿靠攏,我們並非要以此釋迦牟尼已證悟的“果”及傳法,“倒果爲因”去“丈量”或“栽定”誰是小乘、大乘。除了佛,誰也“經不住”這種丈量。我們只能說盡可能地如法修行,多要求自己,少管別人,除了勸善,最好少造口業。我們別以爲自己讀了幾本大乘經典,或受了菩薩戒就是在修大乘了,只要修不好六度法,做不到叁輪體空,我們就談不上是在行大乘菩薩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小乘或人天乘(到頭來怕連小乘聖人的果位也保不了)。而小乘聖人只要回小向大就是大乘。說到底,管它什麼大乘小乘,那都是爲行方便而作的假言,只要行持得好六度法,攢足了福慧功德,誰都是可以成佛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