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生佛教

  人生佛教(注一)

  太虛

  ──叁十四年春在漢藏教理院編──

  人生佛教開題(代序)

  笫一章 總敘

  第一節 人生佛教名辭的提出甲、中國從前……十善文化的人世。(注二)

  附錄 對于中國佛教革命僧的訓詞

  第二節 人生佛教學理的說明(注叁)

  附錄

  十七年在法國東方博物院,講“佛學之源流及其新運動”文中,對人生佛學亦有一則簡略提示,茲摘錄于次:

  一、人生之佛學……圓滿福慧的無上菩提。

  第叁節 從人乘行果進趣大乘行

  一 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墮世年複年……是名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

  二 判攝一切佛法在民國八九年後……普遍全球。(注四)

  第四節 人生佛教之目的

  第五節 旁錄

  一、茲錄民國十年“評梁漱溟君之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文:梁君以生活意欲……余則謂須昌明五乘的共佛法以達到之耳。

  二、錄民國十叁年章君太炎一信(見人生觀的科學後序),及李君正剛“余之佛教複興論”于次:章太炎先生書。

  李正剛居士“余之佛教複興論”。

  第六節 人生佛教之層系(注五)

  第二章 無始終無邊終之宇宙事變

  “事變”,亦可曰現變實事,亦曰現實,亦曰真現實。以無始終無邊終中之宇宙顯其義相,茲分叁節明之。

  第一節 因緣所生法

  一 略敘

  因緣所生法……都打破之。(注六)

  二 能知所知關系概論

  能知所知及其關系……故爲勝也。(注七)

  叁 因緣生果之叁要則

  因緣生果……亦無所用其怨禱矣。(注八)

  四 親因生果之因緣法界

  法界之廣義……皆依此因果而立。(注九)

  第二節 世間

  一 何謂世間

  甲、世間之名義……爲時不太促乎?(注一○)

  二 所知現實之成事

  所知現實之成事者……故隨順中仍加以修改也。(注一一)

  叁 所知之器界

  器界與根身一切種……世間相違之過也。(注一二)

  四 所知之情器

  有情與器之世間相……植礦之異,應更研究。(注一叁)

  第叁節 大蘊處界(注一四)

  第叁章  事變中之有情衆生業果相續

  宇宙一切現變實事中之有情衆生,即爲一切變化之主動力,玆亦分叁節明之。

  第一節 十二緣起

  一 世間之因緣情器論

  因緣所生之果法……乃示以因緣所生之正義。(注一五)

  二 情器之十二緣起

  正因生果……叁世業感之生死說明之。(注一六)

  叁 生活與生死

  四 有情爲本之世間

  佛法無他事……附表(注一七)

  第二節 有情

  一 何謂有情

  有情,具雲有情衆生……殊不足怪也。(注一八)

  二 有情之分類

  于有情類略分爲六生……二十五有情衆生類也。(注一九)

  叁 有情類之流轉與進化

  有情類強烈之意識與行動……可以觀有情之進化矣。(注二○)

  四 情器之生命由來問題

  有情及植物之生命……人生亦有互助與進化之可期矣。(注二一)

  五 有情類之生起

  前言每一有情……生起爲各類類似之身命耳。(注二二)

  六 有情衆生之決擇

  有情衆生,前已廣說……第五非狂似狂所作。(注二叁)

  第叁節 業與界趣

  一 總論業與界趣

  業謂行爲造作之義……大略如此。(注二四)

  二 叁界五趣九地

  “ 叁界表”……皆無主宰故皆是苦。(注二五)

  叁 福非福不動業及叁世生死流轉

  福業應得福報……無有已時。(注二六)

  四 因緣生果與業力

  佛法以因果律……庶能進化爲優良也。(注二七)

  五 二世緣起之業力說

  業通有漏無漏……可了然于因緣所生之情器果矣。(注二八)

  第四章 有情業果相續流轉中之人生

  第一節 人生世界

  一 此一人間之器界

  此人間之器界……可見天人之關系。(注二九)

  二 動植礦之關系與區別

  凡動植礦物……遂成物本論等。(注叁○)

  叁 人間情器與非人間情器

  依人間情器之現實……叁類之分別。(注叁一)

  四 人間之有情器界

  依上述區別與關系……可知人生世界爲何狀矣。(注叁二)

  五 人生世界之我與非我

  常俗以自身謂之我……緣起無礙之現實矣。(注叁叁)

  六 切近之人生宇宙觀

  以人生爲本位……亦通于器世間也。(注叁四)

  第二節 人生之特性

  一 人生之特性與即人成佛

  古錐就因明果……即人即佛,如是如是。(注叁五)

  二 有情類之教育

  教化之能發育……曰天人師,如是如是。(注叁六)

  叁 人間之上中下士

  中國自孔仲尼說……後名上士。(注叁七)

  思惟義大者……豈不哀哉!(注叁八)

  四 人性之研究

  異生性或改稱個性……言性命者之所知也。(注叁九)

  第叁節 人與器界及一切有情

  一 人生于器界之依資

  茲再就資人生所依持受用之器界……可衣食住行康樂于天地。(注四○)

  二 有情與有情之相處

  瑜伽第二……乃皆歸仰。(注四一)

  第五章 有情流轉中繼善成性之人生

  第一節 人乘正法(注四二)

  第二節 家庭之男女道德

  一 男子

  居士子!若有人善別六方……若人尊奉沙門梵志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注四叁)

  二 女子

  佛語玉耶:世間有七輩婦……是名奪命婦。(注四四)

  叁 優婆夷教育與佛化家庭

  附錄 一 異性與女性

  男女之性別……仍不能平等。(注四五)

  二 女子宗教心理學之解剖(注四六)

  第叁節 國與國際道德

  一 模範政治家

  佛言:宿命無數世時……上下和樂,遂致太平。(注四七)

  二 人間政治領袖之德失

  佛法施行于人間世……則庶幾矣。(注四八)

  第四節 人生世界之淨化

  一 人類之淨化

  淨化之功……樂意喜故。(注四九)

  二 世間之淨化(注五○)

  第六章 人生向上勝進中之超人

  第一節 佛法與人天

  一 六種 情衆

  人衆,爲有情衆之一類……是爲出世之衆。(注五一)

  二 佛乘與人世的關系

  謂先觀察佛法流行于世……而後人天善法之爲用大也。(注五二)

  第二節 由人而菩薩

  一 進化的人生(注五叁)

  二 生活之量的擴充與度的提高

  王化中評王國維思想雲:蓋生生主義之所以不能充其量者,……而必由解脫之道達其目的也。

  叁 人生觀的科學(注五四)

  四 修行信心。(注五五)

  第叁節 菩薩學處

  入中論第一頌:聲聞中佛能王生,諸佛複從菩薩生,大悲心與無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悲心于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贊大悲心!

  一 建立菩薩學處的計劃

  在佛教戒律中……附表叁。(注五六)

  二 瑜伽菩薩戒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于日日中,若于如來或爲如來造製多所,若于正法……又一切處無違犯者,謂若彼心增上狂亂,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淨戒律儀,常知一切皆無違犯。(注五七)

  第七章 人生向上進化不退之菩薩

  第一節 法界衆

  法界猶雲宇宙……如華嚴教義之所明。(注五八)

  第二節 叁乘共十地

  經雲:須菩提!是中菩薩摩诃薩,從初發意行般若波羅密……具足是十地,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論雲:此中佛更解得無上道因緣……以是故言十地具足故,得無上道。(注五九)

  第叁節 境行果與叁祗五位

  佛學通說境行果叁……大菩提之二轉依。(注六○)

  第四節 分別發趣道相(注六一)

  第八章 無始終邊中之宇宙完美人生

  第一節 由菩薩而佛

  甲、建大心……是故第十一說名佛地。(注六二)

  第二節 教育圓滿之人生

  教育新見分教育爲二……備有前叁者之長而無其弊矣。(注六叁)

  第叁節 重重無盡之法界

  茲以華嚴之周遍含容觀,以明此法界之重重無盡義。

  事如理融,遍攝無礙……深思之令現在前也。(注六四)

  按古德准此十義開爲十玄門,玆錄五教儀文以明之: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當成無所畏。

  (注一) 本書系大師述意而命人編錄者。文悉重出,今但存目以見編篡之體系。(注二) 錄“對佛教革命僧訓詞”文中叁“要建設的方面”。

  (注叁) 原題“人生佛學的說明”。

  (注四) 錄“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之“第叁期我對于一切佛法的看法”。(注五) 原題“人生佛教與層創進化論”。

  (注六) 錄佛學概論“學理”之第一章第一節。

  (注七) 錄真現實論宗依編第五章第五節第一目。

  (注八) 錄宗依編第四章第一節第一目。

  (注九) 錄宗依編第四章第四節第一目。

  (注十○) 錄佛乘宗要論“序論”第一章第一節。

  (注十一) 錄宗依編第二章之敘言。

  (注十二)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二節第一目。

  (注十叁)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叁節第一目。

  (注十四) 錄宗依編第叁章第一節全。

  (注十五) 錄宗依編第四章第二節第一目。

  (注十六) 錄宗依編第四章第二節第二目。

  (注十七) 錄印順之“印度之佛教”“佛理要略”章第一節。

  (注十八)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一節第一目。

  (注十九)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一節第叁目。

  (注二○)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一節第六目。

  (注二一)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五節第六目。

  (注二二)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一節第五目。

  (注二叁) 錄宗依編第五章第二節第一目。

  (注二四) 錄佛學概論“學理”之第一章第叁節。

  (注二五) 錄佛乘宗要論本論第二章第二節。

  (注二六) 錄佛乘宗要論本論第二章第二節。

  (注二七) 錄宗依編第四章第一節第二目。

  (注二八) 錄宗依編第四章第二節第九目。

  (注二九)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二節第二目。

  (注叁○)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叁節第二目。

  (注叁一)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叁節第叁目。

  (注叁二)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叁節第五目。

  (注叁叁)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叁節第六目。

  (注叁四) 錄佛乘宗要論“序論”第一章。

  (注叁五) 錄“佛教講演集序”。

  (注叁六)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二節第十八目。

  (注叁七) 錄宗依編第五章第二節第五目。

  (注叁八) 錄菩提道次第略論。

  (注叁九) 錄宗依編第叁章第五節第六目。

  (注四○)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二節第十二目。

  (注四一) 錄宗依編第二章第一節第十二目。

  (注四二) 錄人乘正法論全部。

  (注四叁) 錄“善生經”。

  (注四四) 錄“玉耶女經”。

  (注四五) 錄福善之“唯性論”第四章第六節。

  (注四六) 錄張聖慧之“女子宗教心理學之解剖”。

  (注四七) 錄“孛經”。

  (注四八) 錄宗依編第五章第二節第七目。

  (注四九) 錄佛教救世主義“衆的淨化”之“人類第一”。

  (注五○) 錄印順“印度之佛教”“佛理”要略章第叁節。

  (注五一) 錄佛教救世主義“衆的淨化”之“有情第二”。

  (注五二) 錄佛乘宗要論下篇第二章。

  (注五叁) 錄芝峰之“進化的人生”。

  (注五四) 錄人生觀的科學叁至六,共四節。

  (注五五) 錄起信論“修行信心分”。

  (注五六) 節錄“我的佛教改進運動略史”。

  (注五七) 節錄瑜伽師地論本分中菩薩地之戒品。

  (注五八) 錄佛教救世主義“衆的淨化”之“法界第叁”。

  (注五九) 節錄大智度論七十五卷。

  (注六○) 錄宗依編第四章第叁節第四目。

  (注六一) 錄起信論“分別發趣道相”。

  (注六二) 錄佛教救世主義“心的淨化”之“成德第叁”。

  (注六叁) 節錄自由史觀第五章第二節。

  (注六四) 錄華嚴法界玄鏡卷叁。

  

  

《人生佛教》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