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語》
太 虛
《聯語》
臺灣基隆寺塔
師性馴時先師靈骨在;象王行處萬象法身融。
淨慈寺大殿
六橋煙水,叁竺香雲,正覺南屏鍾破曉;
雙樹戢輝,五天潛響,卻欣東土佛常春。
星洲龍山寺山門
龍得水以靈通,文瀾騰覺地;山有僧而名貴,烈日炳炎洲。
南普陀寺大悲殿
五老此留形,清淨爲心皆補怛;普門無定相,慈悲濟物即觀音。
南普陀寺後山太虛臺
雲影波光天上下,濤音松籁海中邊。
太平岩
鳥談不生法,雲畫太平圖。
四山天作蓋,萬石海爲鄰。
萬石岩
海上有山森萬石,人間渡世仗宏船。
有人來續虎溪笑,茲地重開蓮漏聲。
紫雲岩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一德一心斯至矣;
多福自求,钜災共息,千手千眼其嚴乎!
慧泉寺
入門親證慧無相,到寺方知泉自清。
雪峰寺
且向洪爐拈片雪,直從平地起孤峰。
烏尤寺禅堂
心非內外中間,得無所得;法離見聞覺知,生即不生。
烏尤寺大雄寶殿
大雄包萬化源,法雨弘施,草木昆蟲沾利益;
正覺超叁乘表,身雲遍滿,虛空世界放光明。
烏尤山止息亭
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
缙雲寺大雄寶殿
芬郁靈臺,叁際寂光常照徹;華嚴覺地,十方刹海總含容。
缙雲寺雙柏精舍
禅貫浙川,昔有桂香曾遍馥;教融漢藏,今應柏翠此長春。
缙雲寺山道松門
萬木參天嚴佛國,雙松夾道護山門。
缙雲山斬龍垭牌坊
雙峰接引塵勞侶,一道升登解脫門。
開封鐵塔寺佛殿落成
寶塔重輝,開國家治平昌運;金容再耀,建民衆信仰中心。
開封佛學社大殿
真識顯而實際彰,舒海目于寶方,俯提十地;
至道圓而粹容顯,挺光儀于垢域,下控叁乘。
恭挽國父孫中山先生
但知愛國利民,革命曆艱危,屢仆屢興成大業;
不忘悟人覺世,舍身示群衆,即空即假入中觀。
挽李隱塵居士
從漢臯聞佛說,十年來修學精進,宏護無間,直欲現身滿普賢行願;
周海國轉*輪,一心待領導群流,
張至教,何期撤手歸常寂道場?
挽段執政
民國元勳驚忽逝,蓮臺上品蔔高生!
挽黃膺白先生
廿年友誼,十載佛緣,說法莫幹山,遍正覺談常在憶;
一代通才,萬方多難,驚心黃歇浦,太平洋水普騰哀!
挽章太炎先生
佛乘自昔尊開士,國學于今失大師!
挽竺庵老和尚
憶昔偕登廬阜,發現大林,後蓮社繼開,七載精勤功不朽;
悼今忽逝迎江,曾修古塔,又華樓創建,一生堅卓道堪尊。
玉慧觀逝世叁周紀念
慧證真如,乘願再來興佛教;觀成自在,隨機四衆會青年。
挽張自忠將軍
精忠報國追先哲,碧血丹心照汗青。
挽朱子橋將軍
現將軍身,拯國救民;行菩薩道,護教培僧。
挽竟無居士
勝軍論後有斯文,公已追蹤先覺;石埭門中空上座,我尤孤掌增哀!
挽羅斯福總統
勝利和平憑奠定,勳名德業永昭垂。
挽格桑澤仁
籌譯漢經,缙雲創議;逖聞噩耗,京國追懷。
上海念佛社
願將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接引佛]
接引逢叁聖,虔誠秉一心。[叁聖像]
伴雲精舍大殿
寺僻惟余雲作伴,潭清卻許月來窺。
衡山花藥山
花爲世上莊嚴客,藥是人間保護神。
塔坪寺
塔髻淩空,七寶莊嚴開佛刹;坪林聳秀,四山蒼翠映禅襟。
湖南大沩山柳凡和尚墓
恢複沩庭,我亦聞風興起者;重光密印,公其乘願再來人!
大雄中學
養成國士憑中學,發達人生至大雄。
贈卻非
奪卻境人,行深般若波羅密;都非心物,義證菩提阿耨多。
義德堂
西天玉佛來東土,南海金仙過北臺。
毗勒非無亦非有,真如何異複何同!
瑞于法師--瑞于師號癡禅
癡絕閑心盡,禅余韻事饒。
贈黃曼士居士
神會語言外,爽飛眉宇間。
法舫法師住持叁佛閣
好從佛閣閑田地,高建僧園正法幢。
爲羅普悟書
普門衆相原無相,悟道因言不在言。
爲惠宗和尚書
據千光座示心地,坐一微塵轉*輪。
題贈楊振仁居士
振臂一呼來谷響,仁心萬物有天知。
爲慧善居士書
慧眼觀無我,善心唯利他。
爲蓮華會書
遙觀極樂天邊月,去作蓮花會上人。
爲和卿居士書
不住布施相,常生清淨心。
大悲主席海潮
荷擔如來家業,住持圓覺伽藍。
爲夏稚庵書
慧海翻瀾彰萬法,明星舒彩悟唯心。
贈伹衡卿(法名普衡)
破除執障心彌普,洗盡貪嗔意乃衡。
贈乘材
大乘總持惟般若,良材實現是菩提。
贈劉碩廷(法名慧碩)
慧海不波原妙有,碩人無像即真空。
爲寬靜方丈書
法豁雅化淵明溯,蓮社風規惠遠依。
慧明受持
至人若無若虛,盛德不矜不伐。
海定受持
海天浩浩風常定。
悟嚴受持
悟澈心源方信佛,嚴持戒律始爲僧。
爲竺霞書
竺國梵僧傳佛法,霞天錦地露心光。
爲法橋和尚書
未許波紋生古井,閑看塔影高邱。
爲演密書
演揚清淨微妙法,密在汝邊非他求。
書贻性覺
聞見欲衆而辨擇欲謹,學問欲博而行己欲敦。
爲能寬書
言思盡處非空有,現實超然出幻真。
慧清受持
那得清如許,源頭活水來。
弘悲求書
覺樹之根,善芽所萌。
贈聖悟法師
衣如作畫須求澹,山似論文不喜平。
爲永戾師書
真漚乍逝圓澄海,露地當馳大白牛。
爲松泉書
人間到此塵囂盡,應發菩提向上心!
爲丁滄波社長書
滄海浴紅日,波濤映白雲。
贈王霈長醫師
仁術佛心行古道,神針法灸起沈痾。
爲慧熙--黃孝緝--居士書
智慧長生最清淨,緝熙何處不光明。
學衆受持
在國民痼疾通病下,盡先去私戒懶,方可趕上人程,爲國民樹立模範;
從佛教機關法團中,實踐爲公服務,乃能養成僧格,將佛教振興起來。
爲續明書
學貴知要,不在貪多;用貴適時,不專泥古。
示徒衆
嚴切己對治行,不加矯飾;除悟他當機語,少作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