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孔昭之鄒校長教育談
太虛
鄒海濱先生爲余二十七年之老友。憶遜清宣統二年,余在廣州宣講佛學,曾荷鄒先生爲譯成粵語。去冬參觀所長中山大學,初驚其物質建設之弘偉;而本年赴歐出席大學會議,其發表之教育哲學談,真拯救今日全人類之福音也!此其精神建設之弘偉,奚啻什伯倍于大學校舍之建設,乃亟采登以助宣揚。
教育之使命,不僅爲現社會供給智識,須要爲人類創造福利。僅爲現社會供給智識,則目前弱肉強食之世界,而各級教育及一切科學,均不外增其靈牙利齒之凶惡。舉事實言之,目前各國均准備戰爭,直接者爲軍備之增加及改良,間接者則一切糧食、交通、工業等,均莫不爲其戰爭之預備。而爲戰爭促其權威者,則爲教育,是無異政治家、軍事家欲殺人,教育家則爲之預備良好劊子手與良好殺人刀。似此情形,世界再有大戰發生,人類莫不死于教育家所預備之劊子手、殺人刀。教育之得此結果,實由教育哲學基礎之錯誤,驅人類于戰爭之一途。倘不將哲學基礎思想,由教育上負責改善而創造之,則人食人之世界,必更見于今後。故目前教育家之責任,須超出現在社會範圍,而爲將來人類謀幸福。其進行之途,擬綜合以前各種宗教,及各學者愛護人類之要義,以科學方法融合而整理之,以世界大同爲目的,而樹立推己及人、仁民愛物之哲學基礎,以替代現世界之競爭互鬥哲學思想,庶利用教育哲學之殘酷戰禍可滅。而人類在此仁愛哲學基礎中,更得最進步之科學,爲生産,爲分配,以生以長,以教以養,則教育對人類始有福利,亦始有意義。是教育爲福人類,爲禍人類,悉在教育主旨之一轉移間。
按余于二十二年在廬山暑期講演會,曾泛論近代歐州文明“縱我製物”的做人立國之道,必迫趨于相爭殺之死途,故亟須融合古近東西宗教與哲學中仁愛之旨,改爲“克己崇仁”的做人立國之道,乃能導世界人類出死而入生,與鄒先生所言頗相近。
特鄒先生以教育家在教育會議中從教育爲出發點而言,更覺深切著明,朗然若有其軌轍可循,則雖譽鄒先生爲現世界第一流之第一教育家不爲過也!竊願鄒先生奮其大仁大勇,速從事改造中國之教育並爲萬國教育家領導,以共同努力于創造大同仁壽之世!(見海刊十七卷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