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閱東方雜志漫感

  閱東方雜志漫感

  太虛

  本刊(海潮音)二十四卷未間斷,今年東方雜志叁十九卷又在重慶複刊了。複刊號上的“耶律楚材逝世七百年紀念”:“公文集卷十二爲子鑄作詩叁十首,句雲:“十二學詩書,二十應製策,禅理窮究竟,方年二十七”,是公至二十七歲始窮究佛理也。後奉萬松爲師,文集卷八有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序曰:“前複九書,間斷七年,才蒙見寄”。公學佛可謂誠矣”。按禅錄上亦許湛然居士──即耶律──爲得法人也。又雲:“元初、天下甫定,殺戮甚衆,公請禁之。汴京將破時,或欲屠之,公勸阻得全者一百四十萬戶”。汴京之免屠,是一顯明之事實,人所易知:而“殺戮甚衆,公請禁之”,實爲救了整個中華民族,其同湛然居士爲佛友之劉秉忠實同救之。秉忠原爲某禅師沙彌弟子,攜見元祖,賞其才,乃還俗做官,漸至宰相,與耶律最相得。元初、欲盡殺農業漢人,化中國成遊牧草原,湛然與秉忠力勸,才阻止其殺戮。此誠佛子入地獄而救苦之實行者,其爲中華民族救脫大難的恩人,方古佛圖澄之于石勒,道安之于符堅,其功更偉!儒史僅知嫉排佛徒,若著民族史,則當用另眼看之。

  第二號“峨眉山與中國文化”雲:“晉以後之中國文化在四大名山,峨眉、五臺、普陀、九華是也。尤以峨眉爲普賢道場,五臺爲文殊道場,于是佛教始在中國立定腳跟。佛教盛行而中國之文化始複雜,中國人之哲學思想亦大改觀;其中釋、道之融和,尤爲不可思議,凡此奇迹可求之于峨眉而見其大概”,亦爲妙文。以此而觀中國文化,則知繼承之、整理之、振興之者,非可局宋、元、明、清儒學,而當從隋、唐以來儒、釋、道文化統籌之也。

  第五卷“明末清初旅華西人與士大夫之晉接”一文,載利瑪窦與虞淳熙铨部書,辭義優雅,“惟淳熙之友蓮池和尚則頗疑之。蓮池與淳熙書曰:“利瑪窦回柬,灼然是京城一士大夫代作!向實義、疇人二書,共語雷堆、艱澀,今柬條達明利,推敲藻繪,與前不同。知雅說入人,有深信而爲之羽翼者””。又“原書尚有利先生複蓮池大和尚竹窗天說四端”。吾昔閱雲棲法彙之竹窗隨筆,有辦“外道羅祖”及“西洋天說”等,得今人從西國所藏文獻譯回對照,亦足觀當時西教與中國原有佛教文化發生交涉情形的一斑。(見海刊二十四卷十期)

  

  

✿ 继续阅读 ▪ 那伽室遮眼偶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