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國之民間教化何在

  中國之民間教化何在

  太虛

  陳東原君雲:“吾人常說中國爲文明最古的國家,但一看現在社會汙穢、浪漫、虛僞、自私、不講禮貌、無同情心,每使人懷疑“是不是禮教之邦”!嘴裏雖然不說,心中如此懷疑的實在很多”。

  梁漱溟君則雲:“俗常以爲孔子的教化實支配了二叁千年的中國人生,其實孔子的教化久已不得而見,現在所留的不過是孔子的語言道理,其影響人生的勢力是很勉強的。必將全部生活事實安排妥當而美化,如儒家禮樂者,才得直接影響到整個生命,而澈底換一新人生。真正中國人生之開辟,其必前乎孔子,而周公當爲其有力的成功者。周公並沒有道理給人,而給人以整個人生,自非禮樂,誰能以道理代替宗教?自非禮樂,誰能以道理扭轉過那古代野蠻的人生?孔子祗是對于周公及其以前的製作大有所悟之人,于是這一分遺産就由他承受了。而禮之崩、樂之亡,便已于此時漸漸開始”!

  陳、梁二君的話,同明周公的禮樂,並沒留存到現在的中國社會;梁君更明留存的僅孔子的語言道理。但周公的禮是否本惟語言道理,並未成爲整個人生,仍是問題。縱會實施,然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施禮樂亦祗行于大夫以上的貴族,並未成爲整個庶民教化。縱曾由貴族身教已感化及士庶的全社會,亦祗及周、畿、魯邦而已,未足雲中國整個人生!孔子時周已東遷,早禮崩樂壞矣!魯存遺風,故欲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道、或即孔子常夢見的周公禮樂。然則一二千年來中國之民間教化何在?

  如不是僅爲孔子語言道理封蔽的所謂儒者,而是能深察中國民間實況的中國人,則知中國數千年來的社會,大抵可分爲士大夫以上的少數上層,與商、工、農的多數下層,商、工、農尤以農民占多數。多數“老百姓們,遇事聲言憑良心,遇問題吃茶講理,尊老恤苦,濟生哀死,雖法律有所不周,教育多有未及,災禍時感侵逼,生活水准低劣,而仍能忍耐著繁衍著勤勤懇懇樂天安命”,其根本蓋在農業社會之家法宗族。在此家法法、宗族法上周孔遺化爲之節文者,則敬祖、孝親、尊長老、重婦節、尚友義而已。其能亹亹不倦,耐苦爲善,則多藉佛教前因後果、善惡報應的勸誡,道教奉天事神、積功受封的誘化之力。

  設能深入農、工、商民間而谛察之,則知其有扶生助葬,養老濟病,拯天災人禍之難,救鳏寡孤獨之苦,加以修橋補路、義渡俠行等社會慈善公益,都出于廟會善堂。此等廟堂,大抵崇奉觀音、玉皇、關帝等,策動以因果報應、觀音靈感之佛化,助成以內外功行、受天封神之道教,此民間教化主重于釋、道,而儒則惟在支持家族宗法。士大夫以上讀書人,更加臣屬于君上之忠節,乃側重儒教。然僧、道及一分讀書士女,仍專崇釋、道。其十之七八,又儒、釋、道混合化,純儒在士夫中什一耳,爲數亦不過數百萬人。今有四百萬天主教徒,數百萬基督教徒,二千數百萬回教徒,而蒙、藏及內地僧尼及在家男女之佛教徒至少五千萬,其余叁萬數千則大概爲儒、釋、道混合化中之漢人。而今日之新生活運動,則以西洋近代工業社會新生活爲本質,納入管子、道、法、儒合化禮義廉恥之四維,張爲國民活動新型式,然要須分析提煉出中國整個民間教化──儒、釋、道和合化──的精神,去其渣滓以充實于新生活運動,乃可成爲普遍的新穎的民間教化,有中國的整個新人生出現,使已墮落爲汙穢、浪漫、虛僞、自私、沒有禮貌、無同情心的國民,變成整潔、樸實、熱誠、服勤、尚公、健美之新國民。

  此非僅執孔子的語言道理,夢想周公禮樂,欲以替換宗教扭轉近代墮落的人生者所能爲力;尤非一筆抹煞民間教化爲迷信的人能辦得通。要須深察民間教化而分析提煉以出之,方能實現出中國整個的新人生!(見海刊二十四卷五期)

  

✿ 继续阅读 ▪ 記閱書遣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