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王一亭長者
太虛
一亭長者關于革命之曆史,社會之貢獻,慈善之濟人,書畫之名世,從政府以及各報紙言之已詳,不再贅述。余頌致一聯雲:“慈善救人,佛門護法;書畫傳世,海國飛聲”。今日專就其信佛因緣護教功德一申論之:長者于民二革命失敗後,即專致力商務及慈善公益。初以曆經危難,皆仗持誦觀世音菩薩獲救,故對于大士之救苦難信崇甚虔。每年到杭州天竺,並數年一到南海普陀以進香朝拜。平常畫贈人者,亦以題:“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之大士像爲多。民叁至民六,余閉關普陀山錫麟禅院。民四夏、長者以朝山訪予禅室,相談甚契,題七絕二詩贈余,爲余與長者晤交之始。民六、余出關後赴臺灣、日本經滬,長者餞之,自是于滬杭各地往還甚密,二十余年如一日。超山訪梅,廬阜逭暑之同遊,以詩唱和,以畫投贈,猶爲賞心樂事。
民六、上海有組設中國濟生會者,以所謂濟公活佛主壇扶乩,頗施醫藥及推行赈災等慈善事業,長者亦于壇皈依濟佛,法名覺器,由是稱佛弟子。而濟生會推長者爲會長,每年籌赈南北災難,恒集資數十萬數百萬元,而長者遂爲上海乃至全國慈善家之巨擘。滬上之各善堂與諸慈濟事業,鮮有不藉長者以爲之號召者。靳君雲鵬,曆長軍政,近年甚深佛學,其抱負甚高。民廿四抵滬,獨下拜曰:叁年一總統,而數十年數百年才有一菩薩,稱長者爲當今之一活菩薩,其善行爲並世人士之傾倒如此。余與長者道誼之情,則尤深在佛教之弘護。民七、滬上初有居士林之發起,推長者爲副林長,與余所組覺社同爲滬上最初之居士講修團體,而居士林發展爲世界佛教居士林,自建大廈,並辦圖書館、學校、醫舍、書局等。民十六後均長者任林長。民十叁四年另有覺園、淨業社之設,長者亦重要分子。後起之中國佛教會,迄今借設辦事處于其中。
民十四、日本開東亞佛教大會,中國去代表團叁十人,余爲團長,長者偕往,猶多助力。在民九至十六間,各地時有毀奪寺産之事發生,藉以呼籲營救者,時仗上海十數寓公所立佛教維持會之名義,而領銜則程雪樓、馮夢華、施省之及長者等也。故一時爲各省寺僧所共仰爲大護法。至民十七,內政部訂管理寺廟條例,邰爽秋等又有廟産興學之運動,抗救者余于南京設中國佛學會籌備處,以籌開全國佛教徒會議,長者等在上海覺園亦立江浙佛教聯合會,遂于民十八以十七省代表成立中國佛教會,用非常手續得將會章請中央黨政機關備案,蓋全出長者與余之關系。至民二十,改成立法院通過之監督寺廟條例,于是全國寺産稍堪保障。余以國教會不能興僧教育以整僧寺製而辭退,長者力倡多辦慈善事爲護教要圖,亦鮮施行!故始終支持國佛會,對余仍每多同情而期有以調協其間也。
嗚呼!長者逝矣!能以菩薩慈善心行維護佛教者更誰望耶?此則令余低徊思念而不能自已于心者也!(見海刊十九卷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