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的真面目·22:什麼才叫“去執著”?

  22:什麼才叫“去執著”?

  佛學語義中的執著,是指任何不合于修行法度的身、口、意之虛妄的折騰,比如不努力卻終日夢想成功,或爲了成功不擇手段造作惡業,或學人于修行中,妄念紛飛,貪戀中間境界或神通。總之,不能執取,無可執取,我們卻偏要執取,身、口、意一切違背客觀和因果的狀態就是執著。執著使我們造作諸業,是煩惱的根本,對于一個修行人而言,哪怕只是起心動念上的執著都是不對的,因爲雜亂無章的心念一直遮蔽著我們本然的覺慧,執著的人絕無轉識成智的可能。所以,如何去執著是任何一個修行人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有些初學者開始總是弄不清楚執著和如法修行的區別,其實執著與如法精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要破除執著就得如法(仿佛是一種以毒攻毒),我們無始以來執著于一切不可執著的東西,由此執著出了許多業障和煩惱,我們修行的起初就是要刻意破除和熄滅掉這些東西。如法是指“如本然的法則”,是吻合于道,回歸于道。而我們煩惱、妄想之習性太重,業障使我們離自己的本來面目太遠了,開始當然只能以“有爲法”來糾正和克服,這個有爲法尤如電腦的“補丁程序”,離了它我們修行就不能夠得到正常而有效的啓動。如此,便令一些初學者們心生誤解了,認爲這是一種“刻意”。刻意幾乎就是執著的代名詞。

  事實上在世俗谛中,去執著不過是一種相對的事相,即是訓練“心”盡量別妄想馳逐,目的首先在于減少造業,減弱一些不良習性。而在勝義谛中,真正在絕對意義上去執著,那已是無爲法的範疇了。

  許多外道氣功師,甚致邪教法師也講去執著,可他們往往搞不懂什麼才叫去執著。比如他們也講順其自然,實則是指順應自我,縱容自己。試問,什麼才叫“自然”?自然是本然,是道。所以,他們由于種種的知見錯誤,有的就把頑空、無記也當成是一種不執著,以爲由此也可以得到解脫,可惜果報恰好是當畜生。比如狗吃屎,不知善惡是非,瘋子、叫化子不知禮儀廉恥、垢淨冷暖等,不也好象沒差別心、什麼也不執著不攀緣了嗎?可他們能依此智慧解脫麼?一個人只執著于“空“,對一切”有”都漠不關心,不以爲然,是絕不可能證入“實相” 的(以上兩種情形都是“頑空”的一種表現)。我們在無意識中造了業,下意識地做下許多不好之事(“無記”的一種),難道我們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了嗎?世法中過失犯罪也照樣得接受法律的製裁。

  所以破除迷執,並不等于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上心,不以爲然。那麼,尤其是對于初初入門的修行者,以及那些尚未明心見性的人而言,如何才能慢慢地去掉執著呢?佛說:依八正道(見下面章節內容)。當最後連這八正道也沒了,我們才有資格進入所謂人法兩空的境界。總之,要以一切正法中的有爲法對治我們的貪、嗔、癡、慢、疑,及一切不良的身心習氣和行爲。對于“好” 和進步均不在意,不起心動念,不停滯,不執著,這才叫去執著。從根本上講,假如我們心裏有相,甚致還挂礙一個“空”字、一個“佛”字等都爲不究竟,執著什麼法門什麼師傅就更爲不究竟。在具體行持上,一些外道或邪教硬執著于“不執著”更是要不得的,那無疑是拉開了走火入魔的序幕。

  只有慧空者,了了分明卻不起心動念,那才是真正的做到了破除一切的迷執。這樣的人,才可以做到不執著,不起任何差別心,真正地證得人法兩空。從某種角度講,對于不如法者,對于初學者,對于尚未明心見性者,動辄妄談去執著實在沒什麼益處(弄不好就是頑空)。因此,要修行成功,我們先得學會做人。把一切真、善、美,慢慢地化成我們血液裏的一種本能之後,我們才有資格說破除一切執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