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精舍序
太虛
丁已秋季,應善慧禅師之請,予隨岐昌老人自明州來赴靈泉法會。己而岐師言旋,予因臺灣及日本之佛教考察,參觀臺中衛生教育展覽會,而佛教講演會更以講演事相屬,遂得與諸君標談勝義,同結法緣,優遊者蓋不覺四旬。茲者、偕善師將赴日本,俶裝有期,諸君子留予不獲,堅要再來之約。峻山居士乃謂諸同人擬在臺中建一佛宇,爲予遊臺灣紀念,並爲予重遊臺灣左券;請于寺院庵堂之外顔定一名。詢以建之之故,曰:臺灣佛教今頗多青年子弟,俾得受適當之教育,能從事生業,傳布佛宗,一也。臺中爲南北往來要道,顧無一較大之佛宇,可供布教訪道者之食住,欲令慶得其所,且藉以聯絡全臺佛教徒之聲氣,以爲改善及增長佛教事業之基礎,二也。集各佛教中有志之士,洎各社會之熱心佛學者,延聘教師,內以研究漢文佛學,外以文字語言宣布教義,使佛教普及人民,叁也。予曰:然則可名曰五臺精舍。予抵臺之初,曾購一臺灣輿圖,見有臺北、臺南、臺中、臺東、臺西之五大區。嘗笑謂岐師:此行可作朝五臺觀之。故紀靈泉寺法會,歧師既有“五臺同志建祠堂”之句。予亦曰:“五臺俱會出尋常”也。今臺中爲臺灣之中心地,全臺佛教之振興,將以此舉樞紐焉。抑大乘佛法,以智爲基,五臺是文殊師利真應之宅;文殊師利者即吾人之根本智也。華嚴會上以童子稱,一切佛法皆從流出,故曰:可名爲五臺精舍。曰:斯意良碻,當即募集興建,以符厥名實,乞一言堅人之信施心。予不獲以不敏辭,然以臺中士女信心人具,必能聞風而興,慕義而起,乃铨次其義,錄以予之。時釋尊應世二千九百四十四年冬月,震旦沙門太虛謹序。(見東瀛辨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