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緣起
太虛
漢藏民族血統文化之親密,自唐以來已然。而最重要之關系,則系于佛教之崇奉。藏族全部爲出家喇嘛與在家信徒,而漢族亦四分之叁皆信佛,且西藏佛教之興,基于唐文成公主之入藏,故藏文有一部分經典系由漢文譯成,此可知佛教與漢藏民族文化之深切矣。
四五百年來漢族之佛教日益衰,而藏族佛教則以宗克巴之振頹複興,光化滿蒙,迄今猶保隆盛,故重昌漢佛教之有資于藏佛教,殆爲現時所必須。況乎藏佛教久爲藏、蒙、滿民族文化,與夫藏族之奠居西藏,遍布于康、青、甯諸省,實爲構成大中華民族而建立大中華民國之柱石哉!夫佛教與漢、藏民族文化之密切既如彼,而漢、藏佛教與中華國族建成重要又如此,烏可不溝通闡發之耶?
但人情每蔽近而忽遠,故鮮注意于此。惟四川鄰接康、藏、青、甯,川人往康、藏、青、甯與藏族相習者固多,而康、藏、青、甯之藏人出入于川省者尤夥。因此、對于藏族文化之關系于佛教者,知之較詳,而去年重慶劉甫澄督辦有派僧遊學康藏之事也。太虛曩赴歐美,嘗有設世界佛學苑之創議。而關于漢、藏佛教教理研究院,須亟籌設。去秋以川省缁素邀請作巴蜀遊,聞劉督辦之舉而壯之,謂與其派往遊學,不如就川省設學院,聘請漢、藏講師,招漢、藏青年研習之。潘仲叁、潘昌猷、何北衡、王旭東、王曉西諸公韪其議,申請于劉督辦,遂籌定院址,指劃經費而有本院之成立。
然從佛學以言,猶有偉大之意義存焉。當此古今中外镕冶一爐之時代,非創造世界性之新文化,不能總承過去而普發未來。然足爲創造世界性新文化之因素者,則佛學尚矣。溯佛學之源流,發于印度,曆千五百年而斬。每五百年之間,改易一風會:初五百年之傳,可征之錫蘭;次五百年之傳,可征之漢土;而後五百年之傳,則必征之西藏。要之、非于錫、華、藏所傳爲綜合之研究,則不能集過往佛教之大成,即無以展將來佛教之全化。此漢藏教理院所以爲世界佛學苑之一院,而有關于佛教之弘布寰球者綦重也!今者將于釋尊之正覺生日,舉行開學,因撮敘顛末,昭告十方,尚祈缁素耆德加以指正焉!民國二十年十二月,日,釋太虛謹撰。(見海刊十叁卷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