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譯提婆菩薩所著書述要

  華譯提婆菩薩所著書述要

  太虛

  一

  提婆菩薩或譯題聖天菩薩,蓋提婆譯天,聖天猶雲聖者提婆,乃對此菩薩之尊稱也。其本生事迹,見鸠摩羅什所譯提婆菩薩傳,又付法藏因緣傳等;然無不公認爲龍猛弟子,故其年代當與聖龍猛同時而稍後。亦有當時與龍猛並化一方爲“印度四日之一”說,實爲繼承及發揚龍猛大乘佛法之嫡裔。中華叁論宗或四論宗,既以其百論視同龍猛中觀諸論一味;西藏于龍猛,提婆亦以聖父子稱,並崇無所軒轾。俊才奇智,折伏其時印度諸外道,至戕害其身以泄忿,洵佛教史上爲摧破邪執,昌明正法而犧牲之第一先烈,能使吾人感奮無窮者也。

  二

  華文大藏中題爲提婆或聖天所造論,凡七種,而菩薩本生鬘論則與聖勇等共同集成,茲敘次如下:

      提婆菩薩造

  百論    姚秦鸠摩羅什譯  二卷

      婆薮開士釋

  此論于夾注有“修妒路”之句,即爲本頌。唯因出什師意譯,故句法長短非一,殆與釋論呵成一氣。釋論師婆薮開士,古傳即天親,然亦有謂天親較後羅什,不應羅什已傳譯天親之釋。然題鸠摩羅什譯之發提菩提心論,亦天親造,又將何說?故以天親較前于羅什爲宜。但以婆薮名者,印度原甚多,例婆薮仙人等,則說此釋論造者爲另一婆薮開士,亦非絕不可能也。此譯糅合本釋,義趣超奇,文筆雄健,使讀之者法味資神,倍增逸興,宜叁論師每多講誦。余昔在武昌亦曾爲佛學院生講之。

  廣百論本  聖天菩薩造  唐叁藏玄奘譯  一卷

  此提婆百論本頌,至奘師乃照原文直譯,字義精深,非對讀百論及廣百論釋論,不易解了。  

  聖天  造

  大乘廣百論釋論  菩薩   唐叁藏玄奘譯  十卷

  護法  釋

  此即廣百論本之釋論,護法論師造此釋,頗會通中觀、唯識二宗義,然亦猶安慧論師之中觀論釋,或不爲清辨以來之後期中觀論師所尊重。聞藏傳有月稱論師之廣百論釋論,中間對護法此釋論有駁辯處,然西藏亦未傳有此釋論也。中國雖傳,惜鮮研究闡揚者。

   百字論  提婆菩薩造  後魏菩提流支譯  一卷

  此論以一異有無諸義破諸外論,爲約廣百論義之略論,殆如約中論義爲略說之十二門論。然論中有“如智境見一切法空,識無所取故,心識滅,種子滅”。又雲:“世谛法皆如夢,夢非實有,又非是無,亦非無因”等句,近唯識論義。或系根本唯識論師,約百論頌義推演所造。以根本中百論師──龍樹提婆于唯識義明法空,本不違拒而可容納;根本唯識論師──無著,世親別詳緣起而辨叁性,從唯識觀入法空,故提婆亦可原有此論也。

   破外道小乘四宗論  提婆菩薩造  菩提流支譯  不足一卷

   破外道小乘涅槃論  提婆菩薩造  同上  同上

  此二論皆有“提婆菩薩破楞伽經中”爲題,但皆未明引經文,蓋亦宗經義以破當時所流行之外論耳。題中雖兼及小乘,然論文中祗破外道而已。其破法破義亦仍不出百論之枝流余緒,唯四宗論並列僧佉、衛世師、尼犍子、若提子四派;涅槃論詳列外道所說涅槃有二十種:一者、小乘外道論師,二者、方論師,叁者、風論師,四者、韋陀論師,五者、伊賒那論師,六者、裸形外道論師,七者、衛世師論師,八者、苦行論師,九者、女人眷屬論師,十者、行苦行論師,十一者、淨眼論師,十二者、摩陀羅論師,十叁者、尼犍子論師,十四者、僧佉論師,十五者、摩醯首羅論師,十六者、無因論師,十七者、時論師,十八者、服水論師,十九者、口力論師,二十者、本生安荼論師,頗可爲觀察提婆菩薩生在印度時代之學術流派的參考。

   大丈夫論  提婆菩薩造  北涼沙門道泰譯  二卷

  此論從行布施說至發大悲願,可作爲一種勸發菩提心論讀,亦可作有實踐菩薩所行之表現,而提婆菩薩舍身爲法,亦即能實修于此大丈夫行者也。論雲: “ 唯能作福,無智無悲名爲丈夫;有福有智名善丈夫,若修福修智修悲,名大丈夫 ”。即以修集福智具大悲願者名爲大丈夫也。應多講習,救諸佛弟子貪著清閑怠惰爲高之弊。

   菩薩本生鬘論  聖勇聖天等造  宋紹德等譯  十六卷

  此論前四卷,乃集錄釋尊過去世行菩薩道舍身飼虎等因緣,及佛住世時教化事迹而成。唯第五卷起,段落不明,而有“菩薩施行莊嚴尊者護國本生義邊十一”, 至十六卷盡,有“菩薩施行莊嚴尊者護國本生義邊第叁十四,是謂菩薩修行勝利”之句。似與前四卷不相連續,乃另一專說“菩薩施行莊嚴尊者護國本生義邊”。第一至叁十四之論,前第一至第十遺失,乃將舍身飼虎等因緣錄成前四卷耶。且從第五卷起,大意爲贊修菩薩行,辭句牽連,義趣空泛,借題聖天等名,似與提婆菩薩無何關系!

  叁

  總觀華譯提婆菩薩所著書,除菩薩本生鬘論可不計入外,其百論、大乘廣百論釋,則爲婆薮與護法之廣百論頌釋論;百字論與破外道小乘四宗論、涅槃論,亦爲百論枝義。故核之,唯廣百論本及大丈夫論之二種耳。然廣百論本窮般若智境,大丈夫論滿菩提心行,則于智慧方便亦皆具足無余矣。故從前六論以修慧,後一論以修福,即堪爲悲智雙運之菩薩,成福慧兩足之世尊!﹝見海刊十九卷五期﹞

  

✿ 继续阅读 ▪ 佛教紀元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