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拜訪太虛法師記

  拜訪太虛法師記

  太虛

  ──十五年九月在星洲──

  太虛法師是現代佛學的盟主,他的言行爲世界欽仰崇拜已久,無待贅述。他此次南來,使海外人士亦得聞法音、沾佛化,誰也跳躍不置的。我雖說對于佛學沒有多大的研究,卻是喜于研究的。對于佛教,五年前已發生了信仰,只因愚癡之故,對于高深玄妙的佛學,難以了解,心中常有許多疑問,以致有時要徘徊觀望,不能勇猛精進的修行下去。近聞法師來星,就喜不自勝,特于九月十二號夜從廖內至星;九月十四日下午,拜訪他于講經會,一以瞻仰法師的豐采,一以聽受法師的偉論。茲將問答的話記述于下:

  問:佛教的究竟目的在于自度度人,離生死大海,登涅槃境界;那末、對于世間法似可不必努力了,法師以爲何如?

  答:佛教的究竟目的在自度度人,而世間法亦須努力,努力世間法,是自度度人的一種必經的曆程。惟我們當甄別善惡,惡的切不可行,善的須盡力。

  問:行爲上的道德,我們既當這樣;我們對于物質的文明也應努力創造嗎?

  答:物質文明的創造,本是一種修福的行爲,自然也應努力。惟我們不可迷戀物質太過,致精神反爲物質所驅使。要知道物質爲人而設,人非爲物質而生。從前有只老鼠,跳進米桶去吃米,再也跑不出來,後爲人拿去殺了。當時有人問:“這到底是老鼠吃米呢?還是米吃老鼠呢”?現在過于迷戀物質的人,正如被米所吃的老鼠一樣。還有一層,我們不可誤用物質,如誤用了它,那就要發生罪惡了。好像現在用槍炮毒物殺人,就是誤用了。物質好像一把刀,我用他來切菜斬柴,他是利益于人的;如果用他來殺人,那就非特無益,而且有害了。所以我不怕物質的發達,是怕人類的道德不好,誤用了物質。

  問:印度太戈爾先生說的也有和法師同意,我們既然要努力于世間法,那末學佛也不一定要出家了。

  答:不一定要出家。

  問:我們作善事就得善報,作惡事就得惡報。惡報受苦,固然是不好的,善報雖可享福,而善報總是有礙解脫的,想成佛的也應避免,那末我們須無爲了,怎又要努力世間?又何不出家呢?

  答:言又不然,善報是福,福也是成佛所需要的。從所謂“福慧圓滿”這句話,我們可知道福與慧都是重要的。佛教人作善事,不純是自利的修福起見,還是出發慈悲博愛的心理。一切衆生,苦惱無量,我們救之助之,視爲義不容已,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問:慈悲博愛原是無上的美德,而菩薩發心成佛,志在報恩,把一切衆生看作父母,用心未嘗不善,于理未免太牽強吧?

  答:也不牽強。在輪回上說,實有此理;而且我們自已也可看作衆生的父母。

  問:金剛經中的偈語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不是有不看重世間法的意思?

  答:他的意思並非不看重世間法,不過也不是看重世間法,只是一種中和。你看“非法非非法,非相非非相,非有非非有”幾句話,就可知道。無論什麼,我們不可偏執,執爲有不可,偏爲無亦不可。

  間:智慧是六波羅密裏面最重要的,可否由禅定而生?

  答:可,但不一定。禅定以上五波羅密,雖可助智慧的啓發,終究是修福的。

  問:那末修慧更當怎樣?

  答:修慧最重要的是聞思行叁種,缺一不可。研究經典,訪問通人,是屬于聞;把聞得的于靜坐時反複思維,仔細觀察,就是思;照所問所思的做出來,就是行。

  問:靜坐時的思,就是止觀中的觀法門,常用觀,則心仍非靜的?

  答:止如國家用兵弭亂,是消極的;觀如國家施行政製,是積極的。觀得熟了,好比一國政治大行,太平無事;心理平和安適得很,並非不靜。

  問:佛教戒律很嚴,于殺生尤重,即如最低限度的在家人的五戒,也免不了殺生戒,這大概是指動物的。據近人研究,植物也有神經,感覺和動物一樣,則植物也不可殺麼?

  答:嚴格的殺生戒,實在連植物也不殺的──生活著的植物,如草木果蔬五谷等,都不采折,惟拾其成熟老死的──。不過植物和動物終有區別的,植物被殺,不會發苦痛怨恨以及報複的心理和行爲,我們就不成惡報。動物被殺,就有這種心理和行爲,我們就有惡業了。所以植物叫做無情物──他不過有點生機罷了──動物叫作有情物。在殺生戒中,植物可以寬些。

  問:現在的世界,據法師看起來是好是壞?

  答:也有好的,也有壞的。物質文明的提高,可以利用厚生,如輪船火車的便利交通,機器的助人工作等等,可算是好的;如道德沒有相當的修養,以致人人互相仇殺,就是壞的了。這全在乎人之自爲。大家都能信佛教、行佛道,相愛相助,世界立即可變做全好的。所以我們都應闡揚佛教,推廣佛化。如教育界都願爲此盡力,更易普及。最好世界的教育宗旨,能加入佛化。

  談論至此,已過一點多鍾,我即告別。

  法師既爲我解釋疑問,啓其愚癡,又惠贈佛乘宗要論、建設人間淨土論、太虛法師佛學一斑、心燈、海潮音五書,並殷殷囑我後可通信質疑,我真感激莫名!講經會幾位先生爲我介紹于法師之前,我也很感謝。

  法師的精神矍铄,態度親摯,學問高深,言詞暢利,果然足以宏揚佛法,感化衆生,我爲佛教賀!爲世人賀!更頌法師的“功德無量”!十五、九、十四、于星加坡。(龐玄蘊記)(錄星洲叨報)(見海刊七卷十期)

✿ 继续阅读 ▪ 在中央公園談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