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攝一切佛法
太虛
地點:北碚缙雲山漢藏教理院雙柏精舍
時間:二十九年十月二十日上午
出席人:太虛、法尊、葦舫、雪松、福善、雨堃、常光、陶冶公、張純一、李子寬、周觀仁、王廷貴。
太 今天要提出來談的,就是我在暑期訓練班所講的“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的那個問題。
一、教之佛本與叁代叁系:從教、理、行、果來講一切佛法,第一就是教。佛在世時沒有文字,所說的法,就以佛聲爲體。說法時,雖然對機差別無量,但總是本著佛之內證的真理,善巧隨宜施設。聞法者雖得益不同,但皆以爲是佛所說,沒有固執也沒有诤論。因此,凡是在佛會上的聲聞、緣覺、菩薩、以及一切人天大衆,都以信受奉行佛法爲依歸。所以佛爲法本,法皆一味。到了佛滅度以後的教法卻不然了,就可以分爲叁個時代和叁個系統:第一個時代,就是佛滅度後初五百年。在佛滅度不久,結集佛經的是迦葉、阿難、優波離等;他們都是聲聞上首,所以在初五百年成了“小行大隱時代”。然大乘法並不是沒有,不過是隱微不彰而已。至六百年以後,馬鳴、龍樹、提婆、無著、世親等出世,于是大乘法就盛行起來了。但在這時的小乘法,也並非消滅,而仍附庸流行于世。這是第二個“大興小附時代”。到了一千二叁百年間,曾盛行的大乘小乘的顯教都成輔從品,所最盛行的改爲密宗,這是第叁個“密主顯從時代”。一千叁四百年以後,印度的佛法漸漸的衰落,以至到近數百載可說是沒有了。然印度的第一個時代所盛行的小乘佛法,傳入到錫蘭、緬甸等國,成爲巴利文系的佛法;第二個時代所盛行的大乘佛法,流入到我們中國,成爲漢文系的佛法;第叁個時代盛行的密宗,流傳到西藏,成爲藏文系的佛法。在這叁個地方流行的佛教,就是現在世界上叁個文系的教法。
二、理之實際與叁級叁宗:理之實際,就是佛法究竟的真理,是佛智親證得的,無一法可立,尚何二叁可判?但因佛陀隨順機宜施設種種的教法,這所施設種種教法的所诠之理,大概可分爲叁級叁宗:第一是五乘共理級,說明善惡因果。第二是叁乘共理級,說明世出世間染淨聖凡差別等,明苦空無常無我,此級超過人天而證涅槃。第叁是大乘特理級,超過二乘,爲大乘所特有,大悲菩提心,度盡一切的衆生,圓成無上的佛果。在這叁級中,中國以盛行大乘之特理,更有分宗的必要。所以依第叁級又分作叁宗:一、法性空慧宗,二、法相唯識宗,叁、法界圓覺宗。以上所講的,即是理的叁級叁宗。
叁、行之當機與叁依叁趣:行必當機,方可修證,不然是沒有什麼益處的。佛說八萬四千行門,如見病對症下藥,所以佛在世說法時,因各各對著了衆生的機宜,都迅速修行證果,這是不可拘定分判的。不過就佛法流行的時代上大概說來,可以分爲叁依和叁趣:第一佛在世及正法時代,是依聲聞行果趣發大乘心。因爲在當時出世善根淳熟,聞法即能修行證果;由證聲聞果後,進而趣發大乘心,這在法華經裏面講得很詳明。第二像法時代,依天乘行果趣得大乘果。這一時代,可拿淨土宗──兜率與極樂淨土等──和密宗來做代表,即是由生天國和成天身,以即得佛果。第叁末法時代,是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行。在中國相傳,佛出世到現在有二千九百多年了;但照其他國家的佛教曆史考證起來,現在才佛滅二千五百多年,正是末法開始的時候。在這時,應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行,這是時代機宜的需要。尤其中國的佛教,近受世人的攻擊,以爲佛教是逃世和迷信的。天乘似神道迷信,而聲聞似逃避現世。所以應使之知道佛法對于做人道理的特點,要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行,發揮大乘教理和做人的道理,使世人認識做人之需要佛教,然後才能發生信心;其解大乘理發大乘心者,進一步趣大乘行實行六度、四攝,獲得無上佛果。以上所講,即行的叁依叁趣。
至于果,都是佛果,所以就不再別開了。現在可將我對于佛法的判攝──能诠的教法,所诠的理法,和所修的行德,作一番討論。
尊 能诠法的本身,如經律等,我認爲應加分別。
太 這如佛說的經律,或巴利文的經律論等,都已經分判得很好了,故今不說。
葦 小乘和大乘的名稱,可以不要嗎?如錫蘭、緬甸一帶聽到大乘的名詞,就不歡喜!
太 這些名稱,要之、可以勸發大乘心;不要、可令止息嫌嫉心,隨宜不定。不過大小乘的分別,在明阿羅漢果和佛果的功德不同,在這點上說,又似乎是免不了的。
葦 他們以爲證阿羅漢就是佛果。
太 阿羅漢和佛果,只有了生死的少分相同,福慧是不同,所以不應混爲一談。
陶 大師分的宗,只分空、有二宗可以嗎?因爲我們覺得法界圓覺宗,就是佛果哩!
太 這不是指所證的果,是就一部分教典所诠的理而判的。如有華嚴宗一攝一切,一切攝一,六相十玄等教理是,故特分一宗。
葦 華嚴可攝入唯識嗎?
太 華嚴在盛行空宗的地方,可攝入空宗;盛行唯識宗的地方,可攝入唯識宗。但在中國盛行臺、賢、禅、淨,所以是有特立第叁宗的必要。
福 一乘是實,抑叁乘是實?
太 實理都不可說,教法建立,兩說都是方便!
堃 叁宗的理是否有深淺?可以把唯識法相宗排在前面嗎?
太 叁宗平等,無有一定前後,因爲我說大乘的根本心與究竟果是無二的,不同古人分別高下。
雪 我覺得密宗可另開一宗,因爲他修行的方法特殊。
太 在行上誠有不同,但這叁宗在理上分判,沒有特開一宗的必要。
尊 解深密經等說二乘果也可爲究竟的。
太 因爲佛說法時及玄奘法師在印度時,執著小乘的人很多,故隨順如此說。這只要明白史乘變演的,即不成問題。現在大家對于依人乘行果趣入大乘行,有什麼討論沒有?
雪 我覺得由人乘行直趣菩薩行,很不容易,還要要經過聲聞行磨練一番才好!
太 這在有些根機誠是必須的,故我所擬的菩薩學處:一、由在家菩薩叁十年以成出家菩薩;二、由出家沙彌、比丘十二年以成出家菩薩。第二種即與先經聲聞行磨練相吻合。
李 我覺得沒有什麼討論。不過、只僅理論是無益的,要注重實踐,需要把依人乘行果的大乘行綱領,用淺顯的文字編成教科書,使大家知道。如本院過去的學生畢了業,仍是回住自己的小廟,過著閑逸的生活,這學了又有什麼好處?我們應使他們養成菩薩心行,從小範圍而擴展到全國去才好!
太:這首先要從本院的教職員練習做菩薩起,自然可以領導學生了。(融海、光宗合記)(見海刊二十二卷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