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佛學次第統編

  論佛學次第統編

  太虛

  佛法名相浩繁,義類奧博,對于一大藏經律論者,每使人望洋興歎,莫知何所適從。雖有一切經音義、翻譯名義、佛爾雅、佛學小辭典、佛學大辭典等編撰,僅解釋名句耳。雖有大明叁藏法數、教乘法數、諸乘法數等編撰,僅錄列名數或略解句義耳。雖有閱藏知津、法海觀瀾等編撰,僅略序部類、少提綱要耳。雖有隋、唐、宋、明、清之教藏目錄,及日本弘教書院藏、續藏、又續藏等目錄之編錄,僅次第錄列部帙之名題耳。至乎總括佛學之一切法相義類,依一貫之條理而編次之,可爲航教海之南針,且可憑之得明佛學之系統者,吾未之見焉。以之樂趨簡易者,譏爲入海算沙,鹵莽滅裂,執持其一二端沾沾自喜,而聖教竟束高閣。或縱探經究論,窮年矻矻,亦往往以不能獲其要領,終而淺嘗辄止,不免模糊汗漫,更無論已。故今寂照居士之佛學次第統編爲不可緩,而將大有功于佛法之宏明者也。

  或謂阿難四阿含之結集,及小乘有部所撰大毗婆沙論、俱舍論等,大乘所撰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等,亦何莫非統包括佛教之一切法相義類,依一貫之條理而編次之,或加以判攝焉者。傳入中國,援引大智度論之例,若天臺之法華玄義、文句,清涼之華嚴懸談、疏鈔,其應用者宏矣,複何事後生初學之有此佛學次第統編爲?然一時有一時之機會,適宜而作,豈能以古擬今!且正由往昔諸大士先德曾爲種種之結撰判攝,不啻于佛法中添出若幹之名相義類,各成一門、一宗、一簇、一聚之學說。及今已極形間錯雜糅,極需要有爲之次第統合編集之者耳。故古師之作雖雲美備,較今或不妨有所增減。兼之古作之文勢辭氣,與今人之心理相去懸遠,每致艱于了解。則欲通古人之書,亦正須有爲之門徑者。故此編之特長,即在但貫攝編次,使法義有一系統,而不加批判焉。

  編凡有四,今爲用分類法表列之:

  ┌外編

  佛學次第統編┤  ┌正編

      └內編┤  ┌余編

       └旁編┤

        └附編

  外編爲敘列教外之各學派各教宗者,余編爲敘列教內各教相各宗致者,附編則佛教之曆史及地理也。故此四編爲法義之集中者,唯在正編。正編複分七篇:一、世間相,二、出世間相,叁、小乘,四、大乘,五、密教,六、人天乘,七、綜合。亦爲用分類法表例如下:

  ┌世間相

        ┌法相┤

        │  └出世間相

  │  ┌小乘

  ┌列舉┤  ┌顯教┤

  │  │  ┌主┤  └大乘

  佛學次第統編正編┤  └教乘┤ └密教

       │  └附────人天乘

       └綜合

  今是爲之序論者,意亦僅在其正編也。然手此一編,雖足窺佛學之法統,余則望覽者用爲深入經藏之探海燈,勿徒以是爲足;且更望編者以不懈之搜討、修訂,使益臻完美焉。

  序論既終,更出其一例以與編者商之:

       ┌世間相

      ┌法相┤

      │  └出世間相

      │  ┌顯教

  ┌列舉┤  ┌大乘┤

  │  │  ┌大小乘┤  └密教

  正編┤  └教乘┤  └小乘

      │  └天人乘

      └綜合

  此中次第系統之理,敘列法相,則由世間而及出世間,彰衆生上達之義。上達至究竟即佛,佛乃下化,故敘列教乘,則由大乘而小乘而天人乘,顯如來垂濟之義。佛自住大乘,但教化菩薩,若施慈悲方便,則由大乘而緣覺乘而聲聞乘而天乘而人乘,展轉資爲攝引,終而綜合;則無異法華之開權示實,涅槃之追說還泯耳。斯則法相爲內證之門,教乘爲外化之道,而內證外化之既圓,乃會歸而綜合焉。 (見海刊二卷十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