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爾薄約國大研究院院長克什梯摩罕沈教授作宗教哲學討論
──一月二十日──
師:提出下面的問題:
一、必有“有情業果流轉或解脫”,但沒有“常恒固定的各自實我”──神我不成。
二、必有“因緣生法連續或斷除”,但沒有“常的固定的各別實體”──一元二元多元不成。
叁、必有“一切法常空的真如性”,但“與諸法不即不離亦非因非果”。四、必有“修證成就的解脫聖者──阿羅漢、辟支佛、十地菩薩──和圓滿佛果”,但沒有“先萬有造萬有滅萬有的神”──上帝。
師:這次本團來參觀貴校,見到貴校有宗教專門哲學研究,這是很難得的,所以請各位來討論上面的問題。
在一般宗教裏說,有情有業報,前世、後世。這在基督教或不公認,在印度教,耆那教、佛教是公認的。但其間有什麼不同?
克:這類問題,印度教、耆那教都有、大致是與佛教相同的。但不易討論,是要有修證經驗乃知的。
師:雖然是修證才能知道,我們不妨先依佛菩薩已證到的,作我們討論的根據,再從宗教哲學上去比較研究。
教授:這類問題,不是言語可以說出的。
(彼等皆避免不肯討論,所以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