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吳文官長書
達诠文官長轉陳主席鈞鑒:頃蒙令文官長賜函垂詢,深感關懷同舟、勤求民隱之盛德!太虛忝兼舊誼,尤不能不藉之以酬互通情素之旨也。太虛領導中國佛教會。辦海潮音月刊,躬率佛教訪問團于國內國際,呼起同情,闡揚抗建,並有多處僧徒組救護隊等,救治災傷、振濟難胞,雖不足言有何大勳,至少于一般國民之盡力于國家民族者,不相差也。今值勝利和平,歡騰大地,而僧衆之被欺壓,寺産之受侵占,仍未消滅。近以中國佛教會整理委員會名義,曾呈由內政部、社會部轉請行政院、軍事委員會會同布告全國僧寺重申保護,此爲安定全國寺僧俾能繼續服務國家社會之公益者一也。太虛又嘗聯合耶、回各教徒成立宗教徒聯誼會,對宗教調協、國際宣傳頗有貢獻。爲令職業宗教師如佛教僧侶、回教阿衡、基督教牧師、天主教神甫等各得其盡力國事之途徑,曾由宗教徒聯誼會呈中央黨部請求以職業團體選國民大會代表之例,全國各性宗教團體亦得選僧等代表各若幹名,已荷中央吳秘書長交審察會議,尚祈賜予裁定,俾宗教徒在國民平等立場亦同享參政之權利者二也。本會南京中山路萬壽寺會所,二十六年冬被敵機炸毀,寺中殘屋迄今爲通信隊等所分占,失去本會還京之會址。又本會上海市分會會所在虹口,亦于全面抗戰初起時被敵軍燒毀。兩處圖書器物等,損滅無遺。茲已呈南京、上海兩市政府就沒收之敵産(上海有日僧本願寺等)撥一份以資恢複會所。而武昌手創之佛學院,陷敵時殘存余屋,爲敵駐獸醫隊,今國軍接收仍占居之;雖已呈請發還,尚延未實施。此爲發揚佛教學術文化以啓迪社會人心計,祈饬令武昌、南京、上海軍政當局迅即發還及指撥者叁也。太虛所住持奉化之雪窦山寺與所屬妙高臺等,亦受敵機及遊匪殘毀甚多,前者毛穎甫先生曾談及將來須藉提倡重修;而在上海東有恒路之雪窦分院,亦于八一叁時被敵燒毀,亦祈饬上海市政府撥封閉之日僧寺屋一所,恢複滬上分院。此有關修複珂鄉風景名勝古迹者四也。夙疾猶艱行履,未能躬谒文官長,乃懇轉陳,冀垂察賜示爲禱!此頌尊綏!中國佛學會理事長太虛。元月十叁日。(見海刊二十七卷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