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位文化建設略評
讀了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及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問題的特輯,首先覺得“中國本位”四字,不免有葉青所謂“國家主義和中國主義的氣味”,及李麥麥所謂“中學爲體”等等的誤會。記得宣言中有“當決定于現代中國的需要”一語,何不以“現代中國”四字代替之,較少誤會。而中國二字既可包括潘光旦的叁因素,現代二字複何包括葉青和李麥麥的意思。
去年暑期,我在廬山講演,曾有建設現代中國的一段說話,予現代和中國兩個名詞以分別注意,茲錄于此:
“有人謂要複興中國,在複興中國固有文化而恢複民族的自信力;又有人以爲要成現代國家,須將中國所有的皆棄而不顧,惟以歐美化爲事。中國的思想界現在確潛伏有這兩種沖突的勢力,前者重在複興中國的民族,後者重在造成現代的國家。我以爲要成現代中國,必不可忘記了“中國”二字;故複興中國固有文化,實爲必須。但同時亦不可忘記了“現代”二字,故對于歐美的現代科學文化,也要適可的選擇采用,方可以造成現代中國。中國固有文化,自是“人事爲本”的文化,但要充實的精神修養,才可表現出來,故應學習佛教的心理訓練。複次、要有充實的物質建設,方能樹立起來,故應學習西洋的科學技能。大學言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這可以說是完全極了!不過中國原有的學術,只詳于修齊治平方面,而于格致誠正向少致力。格物致知是屬于科學研究的;誠意正心是屬于精神修養的。中國現在如能對這兩方面注意,以科學來補充物質方面之不足,以佛法來補充精神方面之不足,融和貫通起來,方可建設現代中國”。
我這一段說話,不惟指出了“中國本位文化”應改“現代中國文化”的意義;而且對于“現代中國所需要的文化”,也略略表示了一個輪廓。
根據現代中國,采取批評態度,應用科學──廣義的──方法來檢討過去,把握現在,創造將來,這是不錯的;但而“不守舊,不盲從”二語的語病,也殊不少。似乎座談會有人曾說過“舊也有可以守的”話;而對不盲從;也有“未知不盲從什麼”的評語。所以這兩句,也應改爲一不迷戀舊的,也不盲從新的。這是我今天看了這幾篇文字,先提出的一點點意見,至于“怎樣建設現代中國的文化”,如有時期,當進爲討論。(見正信六卷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