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答某校長問

  答某校長問

  答:科學人生觀,完全是機械的,由種種物質原素組織而成;與佛學小乘由四大五蘊和合而有,至解散時無別可得,所論略同。毫無人生意義,亦無人生目的。今所以四肢活動者,好似機動輪轉。唯對于客觀之物質考求,是以物競天擇優勝劣敗之論出,對于能自動之主觀,初無繕治之法,貪、嗔、癡心,愈演愈烈。凡眼見耳聞種種物件,無非是機械,盡可爲我用;縱我製物,致殺人之利器,愈研愈精。小乘則不同,觀人生無意義無目的,則毫無價值之可言,故我空,人生亦空。人生既否定,更不貪求外境;以無我故,亦無物,向來貪、嗔、癡、殺、盜、淫所得苦的結果,遂完全解脫。故科學是對物觀外,佛學小乘是反心觀內。而西洋所謂之心理學,亦唯是心之種種影像而已,其內心實際,何嘗窺得?科學家若能內弭其貪、嗔、癡,亦便可進入小乘入佛學。

  玄學人生觀,近乎佛法大乘,但亦犯科學觀片面之病。其能觀主觀,指爲神我或靈魂等,依大乘說,正是凡外之我執。如其所說,則群生本位,不離于鬼,生也自鬼而來,死也歸鬼而去,爲人爲牛者,唯換軀殼而已。依如此說,是墮常見。然此形而上玄學,比較科學人生觀有意義、有目的,故亦有價值。其錯謬處,即是執精神靈魂等爲實我,故見理不及小乘。佛法說五蘊皆緣性本空,非有實質。玄學指爲精神,即五蘊之識等四蘊。然蘊等鹹如幻如夢,要了得被認識之精神與物,無非是能認識之識一種幻象,故佛法說叁界唯識。玄學能空實我,了物如幻,則可由玄學而入佛學大乘。

  佛法人生觀,即可由科學玄學不圓滿處,進觀如夢如幻,遷變不停,流行不息;不執迷以爲覺,因破迷而成悟,便是轉識成智。世間之學,執有一個固定物體,取此舍彼,主實東虛西,範圍任如何擴充發展,總是不圓滿。佛法則平等平等,一實一切皆實,一虛一切皆虛,取則無不取,舍則無不舍;是爲佛法人生觀,亦名中道第一義谛。(象賢記)(見海刊五卷十期)

  (附注)即“在光孝寺講維摩诘經雜錄二則”之一。

  

✿ 继续阅读 ▪ 答善因問(九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