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緣勝劣。第一、勸托善知識者,依法句經,與衆生作善知識。有寶明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爲善知識也?”佛言:“善知識者,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于實際。然于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諸法,是爲善知識。
“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
“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
“善知識者,是汝針繩,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
又勸:“雖與衆生作善知識,必須歸西,何以故?由住斯火界,違順境多,多有退沒,難出故也。”是故舍利弗于此發心修菩薩行,已經六十劫,逢惡知識乞眼因緣,遂即退轉,故知火界修道甚難,故勸歸西方。一得往生,叁學自然勝進,萬行普備。故大經雲:“彌陀淨國,無造惡之地,如毛發許”也。
第二、次辨衆生死後受生勝劣者。此界衆生壽盡命終,莫不皆乘善惡二業,恒爲司命獄率妄愛煩惱,相與受生,乃從無數劫來,未能免離。若能生信歸向淨土,策意專精。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音聖衆,光臺迎接行者。歡喜隨從合掌乘臺,須臾即到。無不快樂,乃至成佛。又複一切衆生造業不同,有其叁種,謂上中下,莫不皆詣閻羅取判。若能信佛因緣,願生淨土,所修行業立皆回向,命欲終時,佛自來迎,不于死王也。
第十一大門譯:
第十一大門中,分二部分講,第一、勸一切的衆生,要委托善知識,作往生西方的打算。第二、分辨死後因緣的殊勝與陋劣。第一、勸衆生委托善知識,法句經中說,要成爲衆生的善知識。寶明菩薩問佛陀說:“世尊,什麼叫做善知識?”佛陀回答說:“所謂善知識,是能夠說深奧之法的,譬如說空叁昧、無相叁昧、無願叁昧,知道諸法是平等的,是沒有造業也沒有果報的,是沒有因緣也沒有果報的,是究竟如此的,是住于實際的。然而在畢竟空之中,又熾然能建立一切諸法。能說這些深法的,就是善知識。
“所謂善知識,就是你的眼睛,因爲它能夠見到一切的善惡道之故。
“所謂善知識,就是你的大船,因爲能夠運度你們,出離生死的大海。
“所謂善知識,就是你的救命繩,因爲能把你們,拉拔出生死大海之故。”
經上又勸衆生說:“雖然當衆生的善知識,但仍必須要往生淨土,爲什麼?因爲住在叁界火宅之中的話,違逆的境界多,因此大多數人會退沒,而難以出離生死之故。”所以舍利弗在娑婆世界發心修菩薩行,修了六十劫之後,遇到一位惡知識,要向他乞討眼睛,結果他就退心了。因此我們知道,在叁界火宅中修道是很困難的,所以要勸大家往生西方。只要一往生,戒定慧叁學自然會有殊勝的進步,六度萬行很快就能具備。所以無量壽經說:“阿彌陀佛的淨土,沒有像毛發那樣大的地方,是造惡之處。”
第二、分辨衆生死後的受生,殊勝與陋劣的不同。娑婆世界的衆生,壽終命盡之後,全都乘著善業和惡業,帶著虛妄的貪愛煩惱,隨著管壽命的獄卒,向該受生之處投胎。這種情形,從無始劫以來,一直都逃不脫。如果衆生能夠相信往生淨土,發憤精進修行,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觀世音等聖衆,就會拿放光的蓮花臺來迎接行者。這時行者就很歡喜的合掌,乘上蓮臺,隨從聖衆而去,一下子就到了極樂世界。在那兒,一直到修成佛果,都沒有任何的不快樂。一切衆生由于所造的業不同,而有上中下叁品,不過全都要到閻羅王那兒去聽取判決。如果衆生能夠信佛,發願往生淨土,把所修行的功德,全都回向往生。這樣命終的時候,佛就會親自來迎接,而不必到閻羅王那兒報到。
(9)第十二大門
第十二大門本文:
第十二大門中有一番,就十往生經爲證勸往生也。如佛說生阿彌陀佛國,爲諸大衆說觀身正念解脫。
十往生經雲,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衆生觀身之法,其事雲何?唯願說之。”佛告阿難:“夫觀身之法,不觀東西,不觀南北,不觀四維上下,不觀虛空,不觀外緣,不觀內緣,不觀身色,不觀色聲,不觀色像,唯觀無緣,是爲正真觀身之法。除是觀身,十方谛求,在在處處,更無別法而得解脫。”
佛複告阿難:“但自觀身,善力自然,正念自然,解脫自然。何以故?譬如有人,精進直心得正解脫。如是之人,不求解脫,解脫自至。”
阿難複白佛言:“世尊,世間衆生,若有如是正念解脫,應無一切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也。”
佛告阿難:“世間衆生不得解脫,何以故?一切衆生皆由多虛少實,無一正念,以是因緣,地獄者多,解脫者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師僧,外現孝順,內懷不孝。外現精進,內懷不實。如是惡人,報雖未至,叁塗不遠。無有正念,不得解脫。”阿難複白佛言:“若如是者,更修何善根,得正解脫?”
佛告阿難:“汝今善聽,吾今爲汝說。有十往生法,可得解脫,雲何爲十?“一者、觀身正念,常懷歡喜,以飲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阿彌陀佛國。
“二者、正念以甘妙良藥,施一病比丘及一切衆生,往生阿彌陀佛國。
“叁者、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于一切,往生阿彌陀佛國。
“四者、正念從師所受戒,淨慧修梵行,心常懷歡喜,往生阿彌陀佛國。
“五者、正念孝順于父母,敬奉于師長,不起憍慢心,往生阿彌陀佛國。
“六者、正念往詣于僧房,恭敬于塔寺,聞法解一義,往生阿彌陀佛國。
“七者、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戒齋,不破一,往生阿彌陀佛國。
“八者、正念若能齋月齋日中,遠離于房舍,常詣于善師,往生阿彌陀佛國。
“九者、正念常能持淨戒,勤修于禅定,護法不惡口,若能如是行,往生阿彌陀佛國。
“十者、正念若于無上道,不起誹謗心,精進持淨戒,複教無智者。流布是經法,教化無量衆生。如是諸人等,悉皆得往生。”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山海慧,白佛言:“世尊,彼阿彌陀國,有何妙樂勝事,一切衆生皆願往生彼?”
佛告山海慧菩薩:“汝今應當起立合掌,正身向西,正念觀阿彌陀佛國,願見阿彌陀佛。”爾時一切大衆,亦皆起立合掌,共觀阿彌陀佛。爾時阿彌陀佛,現大神通,放大光明,照山海慧菩薩身。
爾時山海慧菩薩等,即見阿彌陀佛國土,所有莊嚴妙好之事,皆悉七寶。七寶山,七寶國土,水鳥樹林,常吐法音,彼國日日常轉*輪。彼國人民不習外事,正習內事,口說方等語,耳聽方等聲,心解方等義。
爾時山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睹見彼國,勝妙利益不可思議。我今願一切衆生悉皆往生,然後我等亦願生彼國。”
佛記之曰:“正觀正念得正解脫,皆悉生彼。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正信是經,愛樂是經,勸導衆生,說者聽者,悉皆往生阿彌陀佛國。若有如是等人,我從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薩護持是人,常令是人無病無惱。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臥,無問晝夜,常得安隱。”山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頂受尊教,不敢有疑。然世有衆生,多有誹謗不信是經,如是之人于後雲何?”
佛告山海慧菩薩:“于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見有讀誦是經者,或相嗔恚,心懷誹謗。由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之中,來致諸惡重病,身根不具,聾盲喑啞,水腫鬼魅,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或乃致死墮于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久後得出,在牛馬豬羊,爲人所殺,受大極苦。後得爲人,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叁寶名字。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撰集流通德,普施于一切,先發菩提心,同歸向淨國,皆共成佛道。(安樂集卷下終)
第十二大門譯:
第十二大門中,引證十往生經,而勸大家往生。經上佛陀說往生阿彌陀佛國土的方法,爲大衆說觀身的法門,以獲得正念而得解脫。
十往生經上,阿難向佛陀說:“世尊,一切衆生想要修觀身的法門,情形是怎樣的?請佛陀爲我們講說。”佛陀告訴阿難說:“觀身的方法,就是不觀東方和西方,不觀南方和北方,不觀四維和上下,也不觀虛空,不觀外在境界,不觀內在境界,不觀身體,不觀聲音,不觀容貌,而只觀無有因緣這個東西,這就是真正的觀身之法。除了這個觀身法之外,即使再向十方任何地方去尋求,都再也沒有別的方法,可以獲得解脫。”佛陀又告訴阿難說:“自己只要這樣來觀身,自然就能得到善力,自然就能得到正念,自然就能得到解脫。爲什麼?譬如有人,由于用正直的心來精進,于是就獲得了正解脫。這樣的人,不去追求解脫,而解脫自然到來。”
阿難向佛陀說:“世尊,世間的衆生,如果有這樣的正念而獲得解脫的話,就應該沒有一切的地獄、餓鬼、畜生這叁惡道了。”佛陀告訴阿難說:“世間的衆生,沒有辦法獲得解脫,爲什麼?因爲一切的衆生,實在的少,虛僞的多,沒有一點正念,所以地獄的衆生多,而得解脫的衆生少。譬如有的人,對于自己的父母及老師僧侶,外表現出孝順的樣子,而內心其實不孝。外表現出精進的樣子,而內心實在並非如此。這種惡人,果報雖然尚未到來,然而離叁惡道已經不遠了。沒有正念的話,是不會獲得解脫的。”
阿難又問佛說:“如果是這樣的話,要修什麼善根,才能獲得正解脫呢?”
佛陀告訴阿難說:“你仔細的聽,我現在告訴你,修十種往生的方法,可以獲得解脫,是那十種?”
“一、用正念來觀此色身,經常滿懷歡喜的以飲食及衣服,布施佛陀及僧衆,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二、用正念以好的藥品,布施一位生病的比丘及一切的衆生,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叁、用正念不殺害任何一個生命,對一切慈悲,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四、用正念從師父處受戒法,以清淨的智慧來修清淨的梵行,而心中能經常的滿懷歡喜,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五、用正念來孝順父母,敬奉師長,而不起傲慢的心,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六、用正念去拜訪僧人的住所,對塔寺很恭敬,聽聞佛法以了解第一義谛的道理,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七、用正念在一天一夜之中,受持八關齋戒,一條戒律也不破,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八、若能在齋月及齋日中用正念,遠離在家生活的環境,經常去拜訪善知識,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
“九、經常用正念來持清淨的戒律,勤力修行禅定,護持佛法而不惡口,如果能夠這麼做的話,就能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
“十、以正念對無上道不起誹謗的心,很精進的持清淨的戒律,並且教導沒有智慧的人。又流布此部經法,以教化無量的衆生。以上諸人,全都能往生西方淨土。”
這時法會中有一位菩薩,叫做山海慧,他問佛陀說:“世尊,阿彌陀佛的國土,有什麼殊勝的奇妙快樂事,而能使得一切的衆生都發願往生呢?”
佛陀告訴山海慧菩薩說:“你現在應當要起立合掌,正面向著西方,以正念來觀阿彌陀佛的國土,發願要見到阿彌陀佛。”這時候所有的人,也都起立合掌,一同觀看阿彌陀佛,這時阿彌陀佛就現出大神通力,放出大光明,照在山海慧菩薩的身上。于是山海慧菩薩等人,就見到阿彌陀佛的國土,所有的莊嚴妙好境界,全都是七寶所造的。有七寶所成的山,七寶所成的國土,流水、鳥雀和樹林,經常吐出法音,該國天天有佛菩薩在轉*輪。該國的人民除了修習佛法之外,不做其他的事。他們口裏所言的,耳裏所聽的,及心裏所了解的,全都是大乘方等經的義理。這時山海慧菩薩就向佛陀說:“世尊,我們現在都看到該國,不可思議的殊勝美妙之利益。我現在發願希望一切的衆生都能夠往生,然後我們也發願往生該國。”
佛陀就預記說:“以正觀及正念而獲得正解脫的衆生,全都會生到那裏。如果有善男子及善女人,正信這部經,愛樂這部經,並勸導衆生這麼做。如此說的人及聽的人,全都能夠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如果有這種人的話,我從今天開始,經常派遣二十五位菩薩護持此人,使此人沒有煩惱也不會生病。如果有人類或非人類想要害此人的話,一定不會得逞。此人的行住坐臥,不管是白天或黑夜,經常會平安無事。”山海慧菩薩向佛說:“世尊,我現在以十二萬分的恭敬,接受您的教導,不敢有一絲的懷疑。不過世間有的衆生,會誹謗不信這部經,這種人以後會怎麼樣呢?”佛陀告訴山海慧菩薩說:“以後閻浮提中,有比丘及比丘尼,見到讀誦此經的人,而起了嗔恚和誹謗之心。由于毀謗正法之故,此人當生就會生重病,而致六根殘缺,耳聾、眼盲、口啞、水腫,被鬼魅所著,坐臥不得安穩,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甚至死後會墮入地獄之中,在八萬劫裏受到很大的痛苦。然後百千萬世成餓鬼,連水和食物的名字都沒有聽過。很久之後才脫離餓鬼道,而成爲牛馬豬羊,被人類殺食,受到很大的痛苦。之後投胎做人時,又經常生在下賤之家,百千萬世都不能夠自在,而且連叁寶的名字都沒有聽過。所以在沒有智慧不信大乘法的人中,不要講這部經。”我把撰寫、收集及流通此文的功德,普遍布施給一切衆生,大家要先發菩提心,然後一起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最後大家都能成就佛道。
(安樂集卷下終)
《安樂集白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