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意(注一)
──叁十二年十二月在南嶽祝聖寺講──
太虛來南嶽尚屬初次。此來因緣,約爲二種:一爲遊覽數十年來心中所常慕的南嶽勝境,二爲訪問趙議長及空也法師和各位新舊知識,所以才有今天這種勝緣。我感覺到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所以不得不把向來所研究的佛學大意,略談一談。佛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所以人人皆有靈覺的心,即是具足成佛的可能性。把本有的佛性開展出來,充分發達到圓滿,就是佛,佛即是最高無上普遍正確的覺悟者。雖然佛是平等的,人人可成的,然因爲被無始以來業感所纏縛,與佛的程度相去太遠,故必須依照著佛所說的法門去精進修行,淨除惑業,方可成佛。佛所覺悟的法,說名佛法。簡單的說:就是一切衆生本有的實在理性,一切衆生所有的因果法則,合而言之名爲佛法。佛法並不是我們身外的另一東西,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一切事物,故金剛經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我們要把本有佛性發達到最高無上普遍正確的覺,應當遵照佛所指示法門去努力修習。
佛在經律論中所指示我們的,都是自己所曾親證的諸法實相,希望我們尚未覺悟的人,遵照著去研究,以至于同佛一樣證得諸法實相,而達到最高無上普遍正確的覺悟境地,即名爲先覺覺後覺。但諸法實相是要親證的,並不是語言文字思想所能及的境界。有了佛法,我們才能依著研究了解而信仰乃至實踐力行,達到同佛一樣的境地,這便謂之佛果。從基本上說,我們要研究佛法,故又稱爲佛學。現將整個佛法,粗分爲叁重:第一、一切事物刹那生滅變化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例如粉條的土質是因,而人工、日光、水分等是緣。一切事物,亦可例推。簡單的說,又名因果法,亦名爲因緣所生法。一生物之事實 皆因緣聚集,滅由因緣分散。例如粉筆在墨板上寫字,寫完便滅,但是並不是斷滅,而是變化流轉。一旦因緣聚會,當複出現。聚會生滅亦是前前無始,後後無終,故從因緣和合上只落得自己生滅相續無際;而要尋到實在的我,無法覓得。即眼前所依受的山河大地,人類社會,亦無實在可得。現在我們的一心一念一舉一動,就是活潑潑的自己,也就是現前的人生世界。
從因果法則上認識以後,把一切事物認清,並不是死板的而是活潑變化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的心,離心以外沒有其他主宰的東西,所以要從心上覺悟,務使思想、行爲都很正確。但是思正行正,一天天進步向上,便可由衆生而成佛。心的力量是充足偉大的,人類行爲的改善向上,都是由這個心力。語雲:“佛法難聞,人身難得”。現在我們既獲人生,從因緣上變了人,那麼就要保持原有的人格不使墮落下去,進而發達至成佛道。人在一切衆生中,是比較進步、比較有向上發達的可能性,所以佛法說明五戒、十善爲人生道德的標准。
五戒第一戒殺,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孫中山先生所說的博愛。第二戒盜,就是不侵奪。例如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侵略奪取,這不是人類正當的行爲,是違反佛說之戒盜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正軌的生活,絕不能有侵略的行爲。如我國之抗戰,即爲伸張正義,抵抗侵略。第叁戒邪淫,男女兩性的關系,應從正當的禮義上去配合。由夫婦而父子、兄弟、尊卑、長幼,必須有合理的秩序,不能有混亂的現象。第四戒妄語,例如人與人之間應有誠信,若彼此不誠,互爲欺騙猜妄,則不能團結,乃至國家亦複如是。我國因誠信修睦,故得叁十余國的大同盟,而敵國則由叁而二,甚至一國都不能存;這都由不從信而向妄上做的原因。第五戒酒,就是鏟除一切不良的嗜好,使精神不散漫、不昏亂、不糊塗,要常常保持清明的氣象。
由此五種人生道德上去做人,便可由人入天,由賢入聖,乃至菩薩而成佛果。再進至修習十善、修習四禅、八定,以對治昏沈、散亂,及去除雜亂煩惱。化導心成爲靜心,切實改造。把散亂的心統一起來,由罪惡至純善、至于真美的境界,使心達到清明平和超人的境地,完成幸福的人生,和平的世界。這是從佛法上說明第一類的意義,這是由人而成賢、生天的佛法。
第二便是解脫法:以上所說人天之法,不是普遍的,永久的,而是不究竟的,有限量的因,有限量的果。故縱由現人生修養而得到百歲健康,然而百歲以外還不能免死,因此要深一層觀察永久究竟無老死的境界,亦就是要從無限量的心去造成無限量的果。
對因緣所生法的真實性,要明白內無我,外無物。從觀察了知沒有離開客觀的主觀,也沒有離開主觀的客觀,所以事實上沒有甚麼界限的。從實性上看,都是空的,只有互互相依的人生世界,一言一動都是無限量的。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明白這個道理,從無限量的心思而有無限量的行爲,由無限量的因行而證無限量的果德,所以把有限量的人我世界,都解脫而證得涅槃的永久平安。這是我們出家修行所謂了生脫死的佛法。
第叁種、由無限量的心,非但使自己得解脫,更要使息息相關的世界衆生同得解脫。從平等同體上,覺到不可離開衆生而獨得和平的。由此發心要與一切衆生同得安樂,是謂發大乘菩提心,度脫一切衆生,達到究竟安樂的佛果。所以要發心與衆生同成佛道,將世界莊嚴成佛土,這是大乘最高的佛法。這就是十波羅密以利益一切衆生爲前提,離開衆生亦無生死可了,亦無佛果可成。由修十波羅密行,必能把無邊世界衆生變成無盡光明的極樂世界。
我們對這叁重佛法,應先從人乘上實踐實行,完成人格,使思想行爲都合于道德標准,使人類社會達到和平幸福,由人天賢聖而成佛。這是革命先革心的辦法,我們要建成革命的叁民主義的國家,進而至于世界大同,須從佛法以實行革命做起。(澄源記)(見海刊二十六卷叁期)
(注一) 原題“太虛大師南嶽祝聖寺講詞”,今改題。